“这叫做胶泥活字印刷术。” 方永找来一块闲置的胶泥递到徐凤先面前。 “把胶泥制成可以单独排版的字,加以部分佐料用火烧制变硬,根据需要印刷的书籍原文进行排版,便可连续不断的进行印刷。” “如今方府参与书籍印刷的仅有一百六十余人。” “只要纸张足够,像王爷手里这种耗费纸张偏少的书,可日产一万余套!” 徐凤先浑身颤抖的跪在地上,张大的嘴巴都能塞进去一个鸭蛋了。 一万多套。 以市价五两银子一套《大学》为例,一天产生了利润就有五万多两。 一个月就是百万两! 这哪里是在造书,这简直就是在造钱啊。 甚至连造钱都没有这么快。 最让他震惊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方家次子不久前在幻音坊的举动。 送书! 据传方家次子在元宵灯会当天送出去的书籍价值就达三百万两。 当然这只是市价,倘若以眼前的生产方式来计,实际耗费的本金估计不足万两。 三百倍的利润,不管是谁知道了,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抢夺。 徐凤先心里也起了觊觎之心。 但以他对这小子的了解,这小子既然愿意让看亲眼见识制作书籍的方法,便一定有其他图谋。 “说吧,又想让本王帮你做什么?” “想借王爷的身份昭告江南,为下官召集一些苦于生计的读书人,并奏请朝廷,请朝廷出资在天下各地开设书店,贩卖低廉书籍的同时,免费教授平民百姓读书写字。” “作为交换,尊师欧阳文忠愿意把他研制出来的印刷 术呈上工部。” 大隋四万万人,识字的不到一成,文盲率实在太高了。 方永刚才在床上做过盘算。 如果在大隋每个城池都开设书店,方家每个月亏损的银两会以千万计数。 相比而言,让朝廷帮忙分担一部分压力会更划算。 这是其一。 其二。 读书写字向来是有钱人的特权。 倘若大兴此举,必定会触及世族豪强的利益,届时方家面临的敌人便不只是一个崔家那么简单。 放弃一些利益让朝廷出手,既能利用朝廷做保护伞,又可以大肆招揽所需要的人才。 而自己付出的代价,只是借欧阳文忠之手,把容易被人觊觎的印刷术交给朝廷。 徐凤先皱眉审视方永。 他认识欧阳文忠不是一年两年了。 欧阳文忠在为官方面确实有超乎常人的手段,但所谓印刷术这种东西,绝对不可能出自欧阳文忠之手。 此子不过是借助欧阳文忠之手把印刷术交给朝廷罢了。 他专门抽时间研究过方家次子。 从接触方家次子到现在,此子一直都是步步为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另有谋划。 月赚百万两的生意连他都会眼红,方家次子会这么好心交给朝廷? 这可不是什么盐铁之类的禁品,即便朝廷知道了也无权掠夺。 “本王可以和你联手,为你开办书屋铺路撑腰。” “今后售卖书籍的利润,本王只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