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功业啊!” 一位秀才不苦读圣贤应试中举,反倒去当医生,在主流社会的眼中,无疑是离经叛道,自甘堕落。 但如果一位神医,有功名在身,那又是不同,有种全面发展之感。 医生社会地位再低,最顶尖的神医也是权 贵的座上宾客,毕竟事关生死。 所以刘世延紧接着道:“如今天色已晚,李先生为贤内看病,都未用膳,本伯已命人设宴款待,请李先生万万不要推辞!” 李彦本来也想看看后续发展,自认不会离开,应道:“那就多谢伯爷了。” 两人来到正堂用餐,觥筹交错之间,关系开始拉近。 李彦对于历史上的刘世延印象不错。 功勋子弟大部分是混吃等死的米虫,但也有一些英杰之辈,没有埋没祖上的声名,年轻时的刘世延就是其一。 十年后南京天灾人祸,发动兵变,兵部侍郎被当街殴死,并且死后悬挂在新街口的牌坊上,尸体被士兵在反复陈说国威利害,并且许诺赏赐士卒十万两银子,平息了一场大乱。 结果到了文人笔记里面,刘世延一人独退乱军的壮举,被描写成居心叵测,不与文武百官商议,擅自向乱军许诺赏银,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世延少年佻脱,轻许至十万金,目中似无文武诸大臣”。 但凡这种“似”的词语一出,就是带着立场说话,专门揣测内心了。 这也是李彦在燕廷里面规定编撰史册的官员,必须注明资料来历的原因,文人笔记本来没有什么,编故事就编故事,小说之言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也不会当真,就怕把假的事情参在真的史册里面,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刘世延并不知道不久后自己还会更倒霉,立功不得赏,还被文官排斥,吃着吃着,眼眶已是红了:“贤内知达礼,性情温婉,待人和善,却病成这般模样.本伯我实在痛心.” 李彦停下筷子。 大夏天热炉子蒸着,只因为伯爵夫人极度怕寒,吓人还能没有厌恶嫌弃之色,可见这位平时确实宽于待人,如今那么凄惨,即便素不相识,也确实令人惋惜。 而刘世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沉声道:“李先生,你我今日才相见,本不该说些交浅言深的话,但眼见贤内病情有救,我实在情难自禁!” 李彦道:“伯爷请讲。” 刘世延凑到面前低声道:“我觉得贤内是中了妖邪之道,她这病来得十分古怪,毫无预兆,前一日身体还好好的,一夜之后就病倒了,而那些医师起初都说此病是恶疾,恐不久于人世,却又拖到现在” 李彦凝神细听,这位诚意伯的怀疑,也符合之前的判断,这位伯爵夫人得的并不是病。 刘世延说完后,更是期盼地道:“请恕在下唐突,李先生的本领,显然不是一般大夫可比,不知师承何方?” 李彦道:“我出身医学之家,欲行道医之路。” 道医,是以道教长生不死思想的理论未促动,再加上以医济世为手段,演化出的一支医学流派,介于道教的文化思想,又有别于道教之外,内容丰富,历史的道医名家有很多,如张道陵、孙思邈、杜光庭、张伯端等等。 不过李彦的道医,又与那些有些差别。 毕竟现实里没有道法,这个世界目前显而易见,是有超凡力量存在的,所以他的道医囊括的范围更广泛些 虽然不清楚道医的具体能耐,但总觉得十分能耐,刘世延神大振,咬了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