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 战争都是残忍的,历朝历代交战双方残杀老弱妇孺的情况屡见不鲜,但专门去杀老弱妇孺博取功劳,也只有被噶人头逼疯的明军去做,完全的毫无底线。 不过话又说回来,北方***尚且有巢穴可以捣,南方倭寇在小岛上的驻点隐秘至极,沿海只有被进攻的份,根本无法成功反击巢穴的可能,这战绩就更虚假了 江南明军,就容不下这么牛逼的人! 但吕芳 没有说出口。 他跟在嘉靖身边久了,也学会“万允万当,不如一默”的道理,任何一句话,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所以“不可能”这样绝对的判断,这位内相心底就算再不信,都是不会说出口的。 “民间义士陶隐,身躯魁梧,力大无穷,早有杀敌报国之志.” 吕芳平复了一下情绪,仔细查看奏本的情况,对于陶隐的姓名没怎么在意,只当与之前谈论的半妖是同姓,推敲了几遍细节后,询问道:“兵部怎么说?” 黄锦道:“兵部正在勘验首级,初步验证确为真倭,只是伤口怪异,多为勒毙,似是自相残杀而死。” 吕芳知道这话的言下之意,就是不想认陶隐的功劳,思索片刻道:“若能在倭寇内部制造动荡,让贼子自相残杀,还能割下人头作证,亦是大功一件,当记军功,只是这首级到底是否为真倭,必须查明,不可有任何瞒报!” “是!” 首功制本来就不在乎怎么死的,只要人头是真,那就是功劳,兵部本来也不会自己打脸,顾忌的其实是赏银,毕竟嘉靖恼怒倭寇祸乱,把花红定得太高了,黄锦也道:“ 大人,这近五十颗首级,就是白银万两” 吕芳想着都有些肉痛,那可是万岁爷修仙的银子啊,就这么赏赐下去,但想到倭患严重,东南屡遭劫掠,损失得何止是万两白银,还是坚定地道:“该赏就赏,不可应付将平倭的折子都挑出来,我要好好看看!” “是!” 朝廷去东南抗倭的奏本摆放在面前,吕芳静静翻阅,时喜时忧。 其中一份最不起眼的,被顺手摆到了旁边。 上面是一个七品小管: “胡宗宪,本朝十七年进士,荐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浙江。”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