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祝乐找张婶卖了一些枕套给她,得了一两银子又半贯钱,去了镇上,镇上的粮价又涨了。
祝乐又买了三只母鸡养着,家里每人每天可以吃两个鸡蛋刚好。曹嫂看她又买了母鸡,也只说她勤快。毕竟家里的调料什么的都是靠这些母鸡呢。她是万万没有想到,祝家的鸡蛋每日都是进了自家的肚子里的。
街上出现了好多买儿卖女的人,背上插着一根树枝,大人神色萎靡地站在一旁,这样的人多,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人口交易的小市集了。
“女儿啊,不是你爹要狠心卖掉你,实在是你弟弟快没吃的了,他可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娃啊!”一个瘦弱的妇人边哭边给旁边的女儿插了一根稻草。
有路人经过,这些情况在小镇里每日都会上演几场,偶尔也有人买人回去给自己或是孩子,这比找媒婆说亲还便宜呢。他们看了下妇人口中长得颇为壮实女儿,再看看脸,脸上好大一块胎记。这也能卖出去?
旁边有知情的,“卖几日了,还是没有卖出去。”
现下大家喜欢买一些文文静静的,会一些绣工的,这么壮实又不好看的姑娘一顿怕是要吃不少吧?摇摇头,养不起,养不起啊!
祝小妹停下来问:“会做些什么?”
胖姑娘回答:“我会砍柴,挑水,我力气大!”
众人看到一个小姑娘在问,也停下来看,听到胖姑娘的回答,笑了:“吃得也不少吧?”
祝小妹现在一人住,想到即将到来的战乱和自己孤身一人,祝乐决定加一个助力。
“多少银子?”
胖姑娘的娘看了看祝小妹,虽然衣服没有打上补丁,但是很旧,怕要高了价格对方不买,这可是这么好几天了,第一个开口问价格的人:“三……三两?”
众人仰倒:“三两银子可以买个清秀的小娘子了。”
胖姑娘的娘道:“三两,你再给点儿粮食,再搭一个小的。”
祝小妹抬眼,“她弟弟?”
胖姑娘道:“不是,是我邻居家的,七岁的小男孩,他爹娘在路上被人打死了,现在他婶婶养活不了他,想给他找个能养活的人家。”
祝小妹道:“带过来看看。”
旁边一个妇人怯生生地拉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小男孩过来了,说是七岁,看上去最多不过五六岁。
小男孩瘦小是瘦小,但是眼神清正。
“要多少粮食?”祝小妹问。
一个吊销眼的妇人走了过来:“四斗白米。”
“他会什么?”祝小妹问道。
“他会看书,他爹是童生,从三岁就开始教他背三字经,五岁习字。”吊销眼妇人说道。
“哦,那为什么卖给我?”
“是他自己选的,不是我们要卖掉他。”吊销眼妇人说道。
“好,你们都有户籍吧,那明日一早和我一起去县衙办理。”祝小妹说到。
胖姑娘的娘却像是很着急,好不容易卖了女儿,生怕夜长梦多,买家反悔,道:“姑娘,现在天色还早,巷口就有牛车可雇佣,不如我们现在就到县里去吧?”
一行人到了县衙也不过午时刚过,小镇到县城大约有五十来里。
办好手续,等到下午了,怕回去太晚,来不及吃饭,胖姑娘的娘催促赶紧回小镇。
祝小妹回到镇上,到粮铺将先前买好的米交给吊销眼妇人,又买了一些铺盖被子,小男孩和胖姑娘这才跟着祝小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