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二两银子可买不到这么好的骡子。我不能要。”依娘感念阿娘的体贴,但又坚决不收。
“说什么不能要呢!当初我向你借钱的时候,你可没有说过不能借。阿娘看到你将手上的钱一文不剩的给阿娘,可没有半分不舍。
你对阿娘好,对娘家人好,阿娘怎么能让你寒了心?娘家就是你的依靠!
以后有什么难的事情,可不要闷在心头。看我两个外孙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依娘最终没有拒绝。
曹氏又劝:“家里有一头骡一头牛,实在是太打眼了。财不露白,怕被人惦记。你把骡子牵走,我们也放心。”
依娘对于做豆腐,虽有小时候的记忆,但是这么多年没有做了,也是生疏。曹氏让曹小弟将女婿先送回去,给了他一贯钱,让他先买好磨盘,腾出一间房好好做豆腐,便打发走了。
留下依娘和两个外孙,跟着她一起,每天做豆腐,卖豆腐。
依娘内心也感叹,娘家真是好了,每日午餐和晚餐皆有肉食,自己的一双儿女每日都能吃到蒸蛋。女儿和儿子的脸上也有圆润了,依娘摸自己的脸颊,也长了肉了。
在娘家差不多一个月,依娘觉着也该回了,这么久了,她担心家里的鸡。
正巧依娘夫婿也过来了,走路过来的。曹氏详细地问了牲口棚的大小,磨坊的大小,这才让女婿将东西搬上牛车。
有鸡蛋六十个,豆子两百斤,小鲫鱼三十多条。
“鸡蛋这些都是给我外孙的,你们可以不要卖了,还有小鲫鱼,煎得香香的,加上水,加上豆腐,炖得白白的,一家人吃。你们可不要亏了身体,生病倒下了,可就不能挣钱了。”曹氏殷勤地叮嘱,“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饶是愚笨如依娘夫婿,也明白自己的岳家这是有钱了;依娘留着泪告别,娘家真好。
曹小弟则是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叮嘱姐夫:“‘白耳’喜欢吃嫩一些的草,还喜欢出去吃,你要每日带它出去散步,不然它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吃得就少,吃得少,就会瘦……”
依娘在牛车上抱着女儿问:“喜欢阿婆吗?”
小女童摸了摸头上的绢花:“喜欢阿婆给我做的蒸蛋,喜欢姨姨给我的绢花,喜欢阿婆家的饭饭,肉肉……”
小男童也嗲身嗲气地附和:“喜欢姨姨给我的饴糖,可甜了!”
依娘搂紧儿女,“咱们以后也能每日吃上蒸蛋,吃上大米饭,吃上肉肉……”
时间一日日的过去,曹小弟在镇上的生意也不是那么顺利:他的生意好了以后,难免招人眼红,有地痞流氓想来滋事。不过碍于曹小弟帮手众多,除了祝父曹氏,还有姐姐姐夫,地痞流氓也只敢辱骂,生意一度急速下滑。
还是晏景和到镇上了,二话不说,直接打退了这些人才好。晏景和又给祝家支招,给过往的巡捕一些好处,有事找他们,他们也会更上心一些。
祝父依言打点,这生意才又好起来。
祝乐听了,不得不感叹,古往今来,做个生意从来也不是容易的!生意不好会折本,生意好了招人眼。
祝阿奶也过来打听祝小弟的卤菜生意,但因为事先就说好的,祝小弟很有原则,没有将具体做法告诉给疼爱他的阿奶。不过隔段时间就会送一些过去,让阿奶一家品尝。祝阿奶虽然对孙女不怎么样,但对于孙子,倒也是真心疼爱的,反正她吃过了,也就不惦念了。
就像卖豆腐一样,村里的婶子们也会过来买。在村子的价格自不比在镇上,乐在邻里之间,总是能互相帮助的。祝小弟在陈阿婆的提醒下,卖得大方。祝家在这个村里,名声越发的好,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