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极大的进步了。而且一个国家存在着各种阶级也是必然的,您不是曾经说过,国家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么?”康德笑道。 朱道桦神色一动,说道:“而我的臣民们生活条件上升的代价,很有可能是一些土著、大明的敌国的百姓们生活条件的恶化,这似乎是无解的.除非有一天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所有的食利阶级和剥削阶级都被消灭了” 康德看了看这位大明帝国的皇帝。 他是真的没想到。 这位明明是独裁皇帝,怎么满脑子都是什么剥削啊,阶级啊这些对他的统治似乎是有危害的东西。 这位东方大帝的思想。 还真的是矛盾啊。 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刷刷刷的写下了朱道桦说的这些话。 然后脸上露出了微笑:“皇帝陛下,您的经历实在是过于传奇了,也许在西方,不,全世界都有不少人想要了解您的过去,也许我可以为您撰写一本传记呢” 朱道桦摆摆手:“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不过康德先生若是想要写的话,尽管写就是。” “不如传记的名字就叫做【光复大帝的前半生】.” 前半生? 这怎么听着这么不吉利呢。 “还是换个名字吧,这个名字不太吉利。” 朱道桦说道。 康德楞了一下,随后也反应了过来。 这大概就是一些中国民间道教信仰的影响了。 康德也不懂这个,但是也表示尊重。 按照大明国策,大明皇帝将是儒释道三家的信徒,这是政治的需要,也是大明帝国的“祖宗家法”——太祖朱元璋就是这么规定的,儒家为主,三教并用。 就在朱道桦在和康德探讨“集体农庄”的进步意义的时候。 顾松、罗芳伯正在宴请前清军机,后来被乾隆边缘化的重臣董诰。 “雅伦兄本应有大用的,至少招抚北方诸省的胆子本来应该是落在雅伦兄肩上的,不过如今看起来,皇上是另有所用了。” 董诰也不怎么在意。 今年才五十三岁的董诰,自然不像是刘墉、纪昀这种已经七十多的老家伙,直接拍屁股走人回老家,正值壮年的董诰当然是不甘心就这么脱离官场的。 而且现在大清已经投降了,连皇帝都变成恭顺王了,他们手头下的这些汉臣自然也没有理由做什么大清孤臣了。 他笑了笑说道:“当初皇上在北都便已说了另有重用,我猜恐怕是和征西行营有关.” 顾松笑了笑,说道:“没错,皇上确实是安排了一个重任!” “哦?”董诰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罗芳伯道:“雅伦兄,皇上要对沙俄用兵,主力便是征西行营,目标乃攻灭伊尔库兹克,给沙俄一个警告和教训。这可是饮马翰海之功啊!” “征西行营进攻伊尔库兹克?”董诰皱着眉头思索起来,“光是靠征西行营的力量,恐怕难以做到.” “能不能攻灭,什么时候攻灭,暂且不说,关键是要在伊尔库兹克点火,把沙俄的注意力牵回来,不能让他们在刚东边坏事!” “东北?”董诰一愣,“东北要有什么事?” “建立集体农庄!皇上要把中原灾民移到东北去屯田了。”顾松说道。 董诰点了点头,这事他也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