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时,朕恐怕还会乐意与士大共天下,但是现在可不行,时代,不同了!” “士大夫的时代,过去了,若是让他们回来,那大明就会积贫积弱,最后沦为西方诸强的狩猎场!曾经欧洲也有个和士大夫差不多的骑士阶层,但现在的欧洲早就不失骑士的天下了” 罗芳伯愕然。 朱道桦竟然把士大夫和欧洲的骑士阶层对比。 不过话说回来。 似乎士大夫和骑士确实是有点类似。 只是欧洲人将骑士的权利义务用明文规定出来——从大领主那里取得土地和农奴,并且承担兵役。而在中国,士大夫到底有多少权利,要承担什么义务,都是非常模糊的。 “大舅哥,朕刚从欧洲回来的时候可不知道这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现在看起来.当初对国内的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天下,只能说是天命所归了。” 什么天命所归,明明是你自己在装,之前和满清斗需要士大夫的支持,现在大局已定,所以开始把矛头对准士大夫了。 罗芳伯心里嘀咕道。 但他哪里知道。 朱皇帝说的是真心话。 他是真的不太清楚“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是怎么回事。 他甚至都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给混淆了。 在后世有个月经问题:如果中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是满洲八旗统治下的大清帝国,而是一个类似于明朝的汉人统治的国度,或者干脆是明朝又续了两百多年,那么还会有百年国耻吗? 类似的问题产生了不少的争论。 而现在,朱皇帝在当了皇帝之后,从更高的维度上,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对那个时代的中华而言。 民族矛盾掩盖下更深层次的矛盾,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回真的是体制问题了。 表面上。 明清两朝都不像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帝国。 因为他们没有像是武士、骑士这样的封建领主。 大部分时候。 这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 皇帝的政令能从上到下,传达畅通。 在科举制度下。 士大夫阶层也完全是国家的枝干,和皇帝合作统治着国家。 他们看起来是一群人畜无害的文人集团。 他们的身份也不是基于血缘的世袭,而是主要来自于科举。 而科举。 又是一个比靠血缘世袭来选拔官员更加公平的选拔模式。 不过。 在现在的朱道桦看来。 士大夫阶级。 事实上就是封建领主阶级。 他们事实上统治着地方,他们通过科举从“大领主(皇帝)”那里获取权力和身份,拥有士大夫身份的士绅可以参与基层政权的管理。 他们拥有一定的司法权——民间的纠纷大部分是要他们进行裁判。 他们拥有土地,以宗族的形式控制着底层人口。 当然了。 士大夫比起什么日本武士欧洲骑士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的。 比如他们的身份并不是世袭的,他们的阶级不是固化的,底层百姓也有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士大夫身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