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要知道… 益州初定,这些功勋之臣讨要田亩,本是无可厚非,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不就是为了这点儿地么? 但,恰恰…可是已经在刘备将成都府库贡献出去,让他们自己去抢的大前提下。 于是… 基于关麟的提醒,刘备与诸葛亮深度的讨论,最终得出了结论: ——赏罚不能泛滥! 而这恰恰是刘备入蜀后,治蜀之初的第一个大坑。 又是让功臣自己抢; 又是赏钱; 还把地全赏赐出去了,整个府库完全掏空,且无造血能力… 接下来,只能靠坑百姓,又坑富人的“直百钱”强行续命。 而单单这一个问题,诸葛亮与刘备就讨论了一整天。 然而,这份持续一整日的讨论,其实才只是关麟这封答卷的三分之一。 因为考题中提到了“田亩”。 故而,关麟联想到田亩的制度… 这才写出了那个让刘备与诸葛亮一眼就“惊诧”到无法呼吸,乃至于双腿踉跄的改革: ——摊丁入亩! 其实,有关田赋的改革,关麟不止是写了摊丁入亩一项。 他把自两汉赋税制后,所能想到的改革全部都写了上去。 包括北魏的——租调徭役制。 包括隋、初唐的——租庸调制 包括中唐的——两税法。 包括北宋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甚至,还有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直到最后,才写出了康熙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雍正实行的摊丁入亩,将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不得不说。 清朝…这个无法洗刷,造成华夏民族长时间苦楚与落后的朝代; 这个历史评价注定将“一撸到底”的朝代。 其中的皇帝,唯独雍正的评价出奇的高。 他推行的“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的政令,无异于造福整个华夏。 当然,关麟之所以写了这么多的田赋制度、土地制度。 是他有些拿不准,如今适合蜀汉的是哪一条? 是,谁都知道摊丁入亩好! 人头税一废除,穷人的生活压力得以舒缓,大家不用被禁锢在地主的土地上,一年到头白忙活了。 可以根据自身的手艺和能力外出务工,做一些副业和买卖,让经济变得更加有活力。 如此,在生育一项上,百姓们自然就敢生了,人口也会呈现爆炸似的增长。 事实上,在雍正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短短的一百年,华夏的人口从将近两千万,直接飙升到了三个亿,翻了二十多倍! 当然…好,肯定是好的! 制度的先进性也是无可挑剔的,关麟就怕阻力太大,怕刘备与诸葛亮压不住那些反对的氏族。 要知道摊丁入亩的核心,除了废除人头税,还有一项重要的,就是将赋税转嫁在土地上。 谁有地,谁交大税! 自然,摊丁入亩的推行也一定会受到巨大的阻力。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这点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