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沉浸在撰写之中的许暮寒被一阵怒吼吓到,整个人一个激灵,要不是自身反应快,条件反射将毛笔搁在砚台上,只怕那毛笔直接滴落在自己写得差不多的试卷上,要是真出现这样的情况,许暮寒直接就可以哭了,毕竟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卷面整洁评分。 因为被别人打乱思路,许暮寒也没法像刚才那样流畅的撰写,就伸了伸懒腰,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在仔细听取声音发源地发出的声音后,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考生会那样的生气。 这件事说起来有一半的责任怪那名考生,在考试前没有仔细查看自己那份试卷,他那份试卷的背面题目印刷的有些模糊不清,要是在太阳底下,或许能看见,但现在可是处于被划分成一小格一小格的室内,光线自然没有那么好。 所以自然而然的,那名考生写到后面后,才发现自己的考卷有问题,就连忙想要与衙役提出更换试卷。 但衙役手里也没有多余的试卷。 为了保证试题不会泄露,在分发完后,就会将剩下的试题让专门的人拿去焚烧。 所以就算是衙役有心帮他,也无从下手。 所以那考生才会发出那样愤怒的怒吼。 不过因为许暮寒是靠听觉获得那些信息的,之后好像就没有任何的声音,像是那种强制被压制下来的感觉,不过许暮寒除了感慨一下那考生的倒霉,其他也做不了,毕竟他自己也是卑微的考生一枚。 就这样考场恢复了之前的安静,许暮寒也抓住一开始获得的感觉,认认真真的继续撰写着。 写到后面一张试题纸后,许暮寒顿时感觉到了差异。 那份试题不同以往,这份的试题纸更注重实践,要是打比方说的话,就像是你经常写一份关于语文的试卷,写着写着,突然某一天,那份试卷里不再是语文课文里的知识,而是变成了政治。 而许暮寒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 试题一,岁水之治,皆必不可少也,请简析以自见。 试题二,夫饥馑,代不容忽视之难,何以抚循其民,正为对治,请言其故。 试题三...... 许暮寒仔细看完这些题目,差不多都是关于社会政治上所出现的实质问题,甚至还提出一棵麦苗怎样种植才能提高效率这类的问题。 可见这次的出题人很注重实务,而且那人的官职还很高,否则怎么有能力更改一直没有改变过的科考试题。 许暮寒静静思索后,借助现代的知识,加上这个朝代现有的问题,最后得到了答案,然后就拿起自己的毛笔,开始撰写。 也幸好许暮寒每隔几天都会让亦凌告诉他最新的消息,各种各样的那种,所以许暮寒对于一些不是科考上的事情才会如此清楚。 这也算是许暮寒的优势吧。 第一题是关于洪水治理方面,许暮寒打算拿已经有过洪灾的地方来做举例,这样就简洁直观又明了。 第二题则是关于饥荒。 说实话,这题对于许暮寒来说也是很棘手的,现代能过上好日子都靠袁爷爷,搁古代,除非找到相应的高产量植物,否则还是那样。 因为这道题许暮寒想了比其他题都要久的时间,不过最后还是想到了。 因为许暮寒在亦凌得到的资料里,这个朝代会闹出饥荒,大部分都是因为虫灾。 因为蝗虫吃掉大部分的植株,才会引发出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