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属第七次北伐战争。 洪武二十一年,明军侦察到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于是朱元章命蓝玉率军十五万人乘机北伐,力图扑灭元庭。 蓝玉急行军直扑元帝所在,发动突袭,大破元军,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时被其部将杀死,蓝玉俘虏北元宗室以下七万余人,宝玺、图书、金银印章以及辎重无数,北元朝廷基本上已经瓦解,从此蒙古内部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 的内讧之中。 而在之后,明成祖朱棣也前后五次北征蒙古,虽然战果不大,可是却因为其主动出击,御敌于外,对于明朝还是带来了很积极正面的影响。 曾几何时,大明朝这么多年了,居然没有再发出这样的北伐命令。 虽然这次的旨意和当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可是也在朝堂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虽然也要文官私下里议论,认为让边军北伐似有不妥,会重新助涨勋贵、武将的骄狂气焰,因为北伐就意味着军功,对于有功之城,朝廷也是不能苛待的。 这么多年了,皇帝不愿意出兵北方,文官们也集体反对主动对北方用兵,不止是因为土木堡之后的明军已经和当年判若两人,战力实在是让人不那么放心,更是因为他们担心武勋集团死灰复燃,乘机坐大。 只是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现在京城身居高位的官员,大多经历过十年前俺答部打到家门口那次事件,想起那次对整个京城的震动,至今还在这些官员心里留有阴影。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打碎的不仅是嘉靖皇帝对盛世的美梦,还有朝臣们的。 之后几年,嘉靖皇帝虽然时不时就萌发出要北伐报复一把的想法,可心有恐惧的朝臣们总是推三阻四,让嘉靖皇帝也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 朝臣们何尝没有报复的心理,只是现实比人强,最关键的还是找不到可以统兵的文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是的,统兵北伐的话,必须是文官挂帅,统帅武将出征,可是现实是他们找不到这样的人。 杨博倒是勉强可以,可是再翻翻口袋,发现朝廷没银子,还是算了吧。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随着派遣两镇兵马扫荡河套消息一起传来的,当然还有这次计划的发起人的信息。 居然是魏广德。 这几年,魏广德也算是朝堂上一颗冉冉升起的官场新贵了,虽然官职、品级不高,可是在嘉靖皇帝那里似乎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感,几乎什么事儿皇帝总是会想到他。 这难免不让其他官员心中升起不满的情绪,只是这个时候大家都克制的很好,并没有表现出来。 都是寒窗十年考出来的,凭什么就你简在帝心。 既然你个二十来岁的愣头青敢想敢干,那就让你出风头好了。 打赢了,你加官进爵,可要是打输了,就让你身败名裂,到时候我们再帮忙踩两脚,再帮你爹教育你几句。 或许是因为平日里使唤军户使唤惯了的缘故,文官们是真的普遍看不上那些唯唯诺诺的军卒,都是些没有血性的丘八,就该被他们这样的士大夫呼来喝去。 所以,现在的明朝军户,不止是被蒙古人轻蔑,就算文官们也是一百个瞧不上。 自然,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兵怎么能够打败北边那帮凶神恶煞的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