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人吃的渣都不剩。 本来选择的投靠人选自然是好友陆炳,可是谁能想到他会突然就没了。 到现在,他唯一能想到的京官,也就只剩下魏广德一人。 好在魏广德貌似在嘉靖皇帝那里还有几分恩宠,在俞大猷看来虽然现在魏广德官职卑微,可文官升起来却是很快的。 俞大猷做了这样的决断,书信到了魏广德这里,才有了魏广德想要尽量帮俞大猷弄个好封赏的原由。 更是在听说严嵩想要压下俞大猷的升赏后,魏广德急忙找到高拱帮忙,请托他找徐阁老帮助转圜一二。 现在的朝堂上,还有谁能够和严嵩掰掰手腕的,除了徐阶也没谁了,只是徐阶显然并没有和严嵩撕破脸的打算。 不过这样的人从中说和,效果也是最好的。 说到底还是,俞大猷现在地位太低了,直接被撸到底。 从茶室中出来,坐上马车的魏广德才深深的叹气一声。 也难怪明末那些武将,要么投敌要么被坑死,现在都这样了。 将领在前面打生打死,还要时刻提防身后,立下大功劳也得不到该有的封赏,反倒是一些旁人占了便宜。 还不知道大明朝什么时候完蛋的,可现在已经这样了。 武将想的不是怎么打仗,打胜仗,而是怎么钻营,国家有难的时候谁能站出来解除危难。 就算要防备武将有不臣之心,可是也不至于要打压到如此地步。 离心离德。 魏广德想到这个词,或许明末那会儿的武将和朝廷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了。 没人效死,王朝自然崩坏。 魏广德只想到了武将的悲惨境遇,却没想到的是,就在俞大猷从浙江任上被抓走后,受到影响的可不止是他一个人,而是在江南剿倭的几乎所有将领。 在他们当中的其中一位,在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是在俞大猷桉的影响下开始转变,不仅大肆贪墨金银,准备以此来行贿上官,还开始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结党营私。 明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在朝中都很被器重,而与此相比的武官在朝中地位远不及文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作为武将不思为国杀敌,报效国家,而是选择结党、行贿这样的方式来自保和升迁,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魏广德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严嵩没有倒台前还是先忍忍吧。 魏广德想通了,回去就写了一封信,主要就是提前给俞大猷说说这次封赏的事儿,给他先打个预防针。 不过晚上睡在床上,徐江兰却主动提起此事。 「在定国公府上听说的,不过我觉得二叔说的有道理,只要那个俞大猷留在边镇,不愁没有立功的机会,只不过暂时被人压一压。」 徐江兰虽然不怎么过问魏广德在外面的事儿,可是也知道俞大猷和魏广德关系匪浅,在外面听到人提起俞大猷,自然就上了心。 「你没和徐国公说过我和俞大猷之间的事儿吧?」 魏广德和马芳、还有俞大猷有书信往来,其实类似的书信不少,不仅有同年,还有一些过去的同僚外放之后,都有书信往来。 没办法,魏广德在外面的样子就是不差钱,魏广德那些外放的同僚大多出自翰林院这样的清水衙门,都有一个共同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