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隆万之变> 419裕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9裕王(3 / 4)

一个守成之君吧。

看《资治通鉴》,魏广德知道书中所写的,身为君王应该具备的三项基本素质,即所谓「仁」、「明」、「武」。

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即所谓「仁」、「明」、「武」。

「仁」既是帝王之仁,这并非指平日里温和慈祥或者满口仁义道德,而是要有德被天地的大仁,要「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

裕王具备这个素

.

质吗?

裕王人是好的,至于是否具备大仁大义,魏广德觉得只要不损害自身的利益,裕王应该是会接受的,至少在利益损害不大的情况下,裕王应该愿意向世人展现自己的「仁」。

「明」并不是明察秋毫的明,而是指君王能看清楚国家的状态,能分辨出臣子的能力,要懂得治国之道,并且有自己清晰的立场。

其实这个「明」字有些笼统,魏广德也不好概述,但是知道这么个大概意思。

裕王在宫外居住多年,虽然稍有在民间行走,但是毕竟是在宫外,多多少少也知道许多,至于说识人的能力,至少裕王把权利托付给的人,到目前为止没有让他失望。

至于治国之道,魏广德感觉似乎裕王并没有往那个方向去想,或者说他也没有具体的目标,这个「明」字用在裕王身上,似乎有一点点晦暗。

至于最后一个「武」,并不是指武功,并不是要君王穷兵黩武,杀伐之气,而是指得遇事要趁着应对,依据道理做出准确而坚定的决断,不受到妖言惑语的影响。

所以,这个「武」也不是说做事武断,而是要果敢有担当的意思。

那么裕王当得起这个「武」字吗?

显然,就先前裕王患得患失的情形看,裕王也是当不起的。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有种想要一首扶额的冲动,裕王还真不是个合格的君王。

….

不过随即,魏广德就想到,或许也正是因为裕王是这样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弱势的君王,或许才能给

裕王当然没法和嘉靖皇帝相提并论,嘉靖皇帝初登大宝不久,就敢和杨廷和等大臣打擂台,直到把他们彻底斗倒,不仅是因为他是皇帝,更有一颗坚毅的心。

其实,如果嘉靖皇帝和裕王相互中和一下,还真就是一个司马光眼中完美的君主。

嘉靖皇帝身上有「明」和「武」,而裕王身上的「仁」汇合在一起。

实际上,以嘉靖初期的政局来说,如果不是嘉靖皇帝转性去修道,嘉靖朝或许就会迎来一场中兴,只不过因为嘉靖皇帝修道,只开创了「嘉靖新政」的局面。

当然,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嘉靖皇帝开创的,只能说和当时因为「大礼议」选择站队嘉靖皇帝的一帮大臣,他们大多因为殿试名次不高,所以注定无法身居高位而选择投机皇帝,但是也正因为他们长期在官场中下层混迹,所以对大明朝廷存在的各种问题洞若观火,而又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虽然看上去很多新政并不完美,存在许多瑕疵,导致许多新政事实上处于试行状态,大多是在某省推行,而并非全大明推广,但是依旧很大程度上改观了大明朝的政治气象。

当然,嘉靖皇帝会采纳这些建议,很大程度上也和他以藩王身份登基继承大统有关系,他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来稳定自己的地位。

「殿下,我们能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请殿下以后万万不可以再说刚才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