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永寿宫里呆的时间比较长的太监、内侍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应该是严首辅有密奏给皇帝,毕竟可没有边关告急的消息传来。 大明的官员,正常的上奏流程就是把奏疏送交到通政使司, . 这样的上奏是公开的,通政使司会抄录一份存档,原件本应交司礼监呈送御前,只是这样的题本制度后来被改成内阁票拟制度,已成惯例。 但是除此以外,官员还有上密奏的一个方式,这就是直接送到皇帝手里。 接收奏疏的不止有通政使司这个衙门,其实京官会把密奏投入会极门,会极门也会把密疏情况登记在案再转呈至内廷文房会将它们快速的送到司礼监进行处理。 不过这都是对普通大臣的接收奏疏的程序,对于内阁阁臣来说,「内阁密揭,用文渊阁印缄封进御,左右近侍,莫能窥也。」 内阁阁臣有一套独立的密奏制度,进呈密疏可以不用通过宦官的司礼监和文书房之手,而密疏一般都是留中不发,所以明史中有载,「故事,阁臣密揭皆留中。」 所以,在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清朝雍正皇帝创设「密折制」是为密折制度之滥觞,其实并不正确。 雍正皇帝创设「密折制」只是把地方官员的密奏进行加强,在明朝时期,地方官员上密奏其实效果等于无,因为密奏送入京城后还是由通政使司接收并抄录存档,只是不送入内阁而是送内廷文书房,缺乏保密性故而很早就被外臣所放弃。 而京官,特别是内阁阁臣,还是有密奏入宫途径的。 随着严嵩走入永寿宫大殿,很快,殿中侍立的宫女内侍就被赶了出来。 陈矩站在大殿大门前,这时候也有点不知所措。 那些从殿里出来的宫女内侍,都跑到殿前广场上,隔着大殿远远的,而陈矩这会儿就站在殿门前,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随着他们也远离大殿。 就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殿门前出现一个老迈的身影,黄锦也一步步从大殿中走出。 到了殿门前,伸手开始关闭殿门。 陈矩立即上前,和黄锦一左一右关好殿门,黄锦扭头看了眼陈矩,微微点头,随即意味深长的吩咐道:「你就在这里守着吧。」 说完话,黄锦就走出几步,坐在殿前台阶上。 …. 黄锦离开殿门背对着他坐下,陈矩只好站在殿门前,像殿前将军一样站的笔直。 适才关门的时候,陈矩还能看见里面的情景,只不过毕竟这里距离皇帝和严嵩的位置有些远,里面的谈话也是断断续续听不清楚。 陈矩总觉得黄锦先前吩咐自己的时候,那眼神有些深邃,这还是陈矩第一次看到黄锦也被嘉靖皇帝叫出大殿,也不知道严首辅到底要给皇爷看什么样的密疏。 站在大殿门前,陈矩凝神静气,大殿里嘉靖皇帝和严首辅的对话,只言片语似有若无飘入他耳中。 虽然知道这是大忌,可是心中好奇心大盛下,陈矩微微朝后退了小半步,后脚跟甚至都轻轻碰到殿门下方的门板,这才作罢。 他站在殿门靠中间的位置,两扇殿门虽然关闭可也有一条细小的门缝,到了这个位置,殿里二人的对话稍微听得清楚些,不过依旧断断续续的。 也就是发音较重的词句才能听到,而一些较轻的就听不真切。 也即是黄锦让他在殿门前守着,不然陈矩纵然有一百二十个胆子也绝对不敢偷听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