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只有足够多的兵马才会给他安全感。 张琏,应该会和他的大队人马在一起。 现在反贼中主要的几个首领,萧晚和罗袍都已经落网,就剩下他和林朝曦两个。 至于反贼的老巢,那里已经被明军围起来,这会儿倒是不怕他们突围什么的,冲出来他们又能去哪里? 等自己这边处理了周遭的反贼,再回去直接一把火烧山,不怕残匪不投降就缚。 俞大猷已经没心思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拔营夺寨,那只会白白损失人马,手下也会不安,倒不如下狠手了结他们。 在张臬的命令下,驻扎在福建的明军再次动了起来,开始四处追缴张琏残部。 除恶务尽,这也是当有之义,即便抓获贼首,其他反贼依旧要被抓住正法,各地明军此时士气大涨,各处战场倒是难得的节节胜利,一时间捷报不断。 西苑,永寿宫。 嘉靖皇帝终于从玉熙宫又搬回到这里起居,呆在崭新的宫殿里,嘉靖皇帝心情自然很好。 好心情,不仅来自住进新房子,应该还有福建那边捷报的影响。 不过今日,他召见两位内阁阁臣到此,可不是让他们欣赏新宫殿的,而是他已经看过了内阁对重录《永乐大典》所拟定的章程,今日就要拍板此事。 内阁对此次重录大典举荐总校官四人,分校官十五人供皇帝点选。 御书桉上已经翻开的奏疏,看着上面一个个官员的名字,嘉靖皇帝伸手从笔山上取下一支朱笔,点墨后开始勾选。 连续数次后,名单已经被确定,这就是皇帝。 那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那份奏疏里,不断的活动关系,而最后,还是要他作出最后的裁定。 看着自己勾好的名单,嘉靖皇帝没有第一时间下旨,而是闭目沉思片刻,觉得没必要修改,这才对身旁侍立的黄锦说道:“就这样吧。” “是。” 黄锦答应一声,躬身从御书桉上取过那份奏疏拿在手中展开,嘴里念叨:“诏,重录永乐大典,命礼部左侍郎高拱、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瞿景淳充总校官, 司经局洗马魏广德、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张居正入馆校录,拱仍以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同,广德仍以洗马兼翰林院侍读同,居正仍以中允兼翰林院侍读同, 翰林院修撰丁士美、徐时行,编修吕旻、王希烈、张四维、陶大临,检讨吴可行、马自强充分校官。” 黄锦念完后,把手里奏疏一和,几步到了徐阶面前交给他。 张居正被皇帝钦点为分校官,徐阶的目的是达到了,只不过魏广德也被加入其中分润这份功劳,还有高拱也是,心里虽有些不喜可也不会丝毫表露出来。 想到奏疏里面,殷士谵、唐汝辑的名字没有被点到,心里也只是微微窃喜,总算没让裕王府的人把闲职全占了。 本来就只有两个总校官和十个分校官,其中一个总校官和两个分校官就是进来混资历镀金的,也还算好,他们九人应该能完成重录大典的工作。 “其余三百名抄录官,就由礼部会同高、瞿二臣遴选即可,名单报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让他们尽快做起来。” 嘉靖皇帝又开口说道。 “遵旨。” 黄锦、徐阶和袁炜三人都是躬身接旨道。 就在徐阶和袁炜以为今日召见就要结束的时候,嘉靖皇帝忽然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