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靖难之役名义上是“清君侧,靖国难”,实际上就是老朱家子孙争夺天下闹出来的事儿。 那时候,朱棣也是打出“清君侧”的大纛发动的“叛乱”,成功了,自然就是“正义之战”。 “讼冤之纛”这杆大旗,是辽王该打的吗? 要是上纲上线,这辽王基本就是废了。 “善贷,你也看看吧。” 李春芳有些沉默,把手里两份奏疏递给魏广德,随即又对着门外的书吏喊道:“快去请陈阁老和殷阁老过来议事。” 事关藩王,本就不是小事,何况其中还牵扯到“谋反”,这可就不是能糊弄过去的了。 只能说,到这个时候,内阁不是对奏疏做票拟,而是需要有一篇详细的奏疏报告给隆庆皇帝。 一切定夺,还要宫里那位至高无上的存在做最终决定。 魏广德从李春芳手里接过奏疏就低头仔细看起来,在看到洪朝选奏疏后面的时候就在皱眉,他注意到辽王在府里竖起大纛这个关键点了。 其实,这倒不是魏广德对此有多敏感,而是被张居正和李春芳的反应刺激出来的政治敏锐。 待看完施笃臣的奏疏,他就明白现在李春芳的处境。 这个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辽王已经被控制软禁,有锦衣卫的人看管,所以施笃臣的奏疏有夸大事态的嫌疑。 事儿不小,则主要还是影响力大,毕竟是大明的亲王,还是第一代的亲王爵位。 明朝第一任辽王朱植,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母为韩妃,想想传了多少年了,在宗室中的影响可不小。 至于那些被弹劾的罪名,到现在反而是微不足道的小罪了。 经历了嘉靖皇帝削藩,魏广德哪里还不知道明朝皇帝对宗室的态度。 还在思考的时候,陈以勤就先一步到了这里。 进门看见魏广德已经到了,还有些奇怪。 魏广德起身施礼后,就把手里湖广传来的奏疏都递给了陈以勤,让他先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多时,殷士谵也来了。 内阁阁臣全部到齐,不过值房里有些沉默。 陈以勤看完奏疏后默不作声把奏疏递给殷士谵,让他知道是什么事儿。 “施笃臣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等殷士谵看完奏疏后,不由得皱眉说道。 魏广德只是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可事关宗室和谋反,就变成此刻朝中最重大的事儿,算不算有罪只有隆庆皇帝能一言而决。 “叔大先前拿着湖广奏疏到我这里来商议,刚好善贷也在,都觉得有些棘手,所以召集各位来商议下,内阁应该如何奏报此事。” 首辅李春芳这时候已经恢复了淡定,心平气和开口说道。 ,而内阁给皇帝的奏报,则要求给出建议,至少要让皇帝知道内阁的态度。 可这次的事儿,内阁显然有些不好表态。 “叔大,还是你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内阁阁议,首辅和次辅一般为了避嫌,都不会在会议开始就表达自己的态度,给会议定调子,而是要先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所以每次会议,李春芳和陈以勤都是最后表态的。 而其他人讲话的顺序,则是按照入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