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时间,湖广传回关于辽王府恶事的奏疏已经闹得满朝皆知。 只不过,昨日白天的时候,官员们更多谈论的还是辽王朱宪在封地犯下的暴行,只有极少数官员发现了洪朝选最后的描述。 而湖广按察司副使施笃臣的奏疏,则被大部份人都忽略了。 可是到了晚上,秦楼楚馆里,京官们聚在一起喝酒闲聊之时,才被人提及,瞬间就让许多人看到其中的机遇。 虽然大部分官员对此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可依旧有人认可了施笃臣的观点,认为即便辽王没有谋反之心,却做出了谋反的事实。 大纛,不是他一个辽王可以打出来的,还是对抗朝廷钦差大臣奉旨查案的大纛。 所以,今日一早,通政司就再次热闹起来,许多官员把连夜写的弹劾奏疏送到通政司,希望能抢到一个好位置,抢先出现在隆庆皇帝面前。 弹劾理由,除了长篇累牍摘录洪朝选奏疏中辽王的犯罪事实外,着重强调的就是辽王大纛有不臣之心,应该重惩。 通政司那边的消息,很快也会传入内阁中,只不过因为奏疏传递的程序,暂时还没有反馈过来。 而乾清宫里,隆庆皇帝坐上御座后,孟冲递上来的第一本奏疏就是张居正代表内阁草拟的,弹劾辽王不法事的奏疏。 奏疏是昨日送进司礼监,但是时间已经比较晚了,隆庆皇帝晚上有自己的活动,当然不会像朱元璋那些勤政皇帝一样,批阅奏疏到半夜。 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在后宫温柔乡里躺着。 而且,辽王事,其实在京官眼里都不算大事。 人都被锦衣卫控制住了,可不是当初造反的那些个藩王,还要调动大家剿叛。 所以司礼监很识趣的没有知会皇帝,而是让他在后宫安然享乐。 不过到了白天,隆庆皇帝还是要处理一些奏疏的。 当然,都是司礼监挑出来比较重要的事儿报一报,剩下的还不是就交给他们批红了。 “辽王?朱宪?” 说实话,老朱家亲戚有些多,现在大明各地的藩王就有好几十个,隆庆皇帝在听到孟冲报出辽王朱宪名字的时候还愣了愣,在寻思着这门亲戚是哪朝的。 别看俩月前他才下旨,派出钦差大臣去调查此事,可这会儿早就忘记了。 要不是有钦差大臣的回报,要是没人提起,这事儿直接就湮灭了也不一定。 “皇爷,辽王是洪武中辽简王桢,始封于辽东,永乐初改封荆州,简子王贵暖嗣六传至宪。” 孟冲急忙提醒道,“上次因为御史郜光先再次弹劾,所以皇爷派出刑部侍郎洪朝选为钦差前往探查此案。” “我记得去年谁也弹劾过他,当时也是派人申敕过,对吗?” 隆庆皇帝被唤起一点记忆,开口说道。 “皇爷好记性,确实是这么回事,当时是陈省上奏弹劾的。” 孟冲拍着隆庆皇帝马屁道。 “那些弹劾的内容,都查实了吗?” 接过奏疏,隆庆皇帝并没有翻开来看,而是问起孟冲。 司礼监的太监,肯定是在之前就看过奏疏,也看过内阁票拟的,他这么问,其实就是想先知道个大概。 “罪名全部查实,不过皇爷,老奴不敢说,还是你自己看看吧。” 孟冲假装很是忐忑的说道,“这奏疏是内阁阁臣商议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