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靠近同济庙,方茹掀开车厢上的窗帘,向外看去,却见同济庙附近颇为热闹,人来人往,其中有不少都是前去同济庙烧香拜神的信徒,而且越是往同济庙的方向走,信徒就是越多,显然这些日子以来,因为赵俊臣传授的那些手段,以及暗中的诸般支持,已是让同济庙在京城之中渐渐产生了一些影响。 待到了同济庙门外,更是热闹,许多信徒们正冲着一些半埋在土里的神像磕头请愿,让许多不知情者颇为惊异。 据传,当初张道全来到京城后,盘下了一座小庙改为同济庙,共拜天下神佛,由于教义略显荒诞,所以信徒寥寥,只有一些从潞安府跟来的信徒能撑些场面。 而张道全对此却毫不在意,只是让人在同济庙的周围,每日洒上一些清水和一些香灰。 接下来,让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每日洒下香灰与清水的地方,竟然慢慢的有诸多神佛的石像裂土而出,虽然同济庙并没有刻意宣传此事,但依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信徒们视为神迹,再加上同济庙里又时有着神光、神音等诸般奇迹,没过多久后已是声势大涨。 按照张道全给赵俊臣送来的暗信,如今的同济庙已是有了信徒近两万人。 对于这般数字,方茹原本还有些怀疑,但如今看同济庙周围的热闹,却也不由的有些信了。 观察片刻后,方茹合上了帘子,但眼中却有不屑与讥讽之色一闪而过。 同济庙的这些招数,本就是赵俊臣传授,方茹自也是心知肚明,所谓神佛石像裂土,只是因为石像下面埋着大量的黄豆罢了,每日洒下的香灰只是掩饰,洒下清水才是目的,黄豆吸水后,裂为豆芽,膨胀之下,自然会把预先埋好的石像拱起。 至于同济庙里的所谓“神光”、“神音”,也都是弄虚作假,不过是光芒折射、视觉错觉以及一些机关作怪罢了。 “不过,虽只是弄虚作假,但如今同济庙也算是声势渐成,倒也可以用一用了,这同济庙依仗着老爷传授的手段和银钱,有了如今的成就,希望他们也能可堪一用,莫要让老爷失望才是。” 暗思之间,马车已是进入了同济庙的外院,在那里,早已得到消息的同济庙上下,在张道全的带领下,已是等待多时。 下了马车之后,见张道全已经把无关的信徒全部支开,留下的都是亲近之人,方茹也不多作态,对着张道全微微点头示意后,就当先向着同济庙的正殿走去,张道全不敢怠慢,亦是连忙跟上。 “见过夫人,夫人万福。” 来到正殿后,不待方茹说话,张道全已是抢着向方茹行礼道。 行礼之间,张道全面色自如,动作不急不缓,颇有些得道高人的样子,然而眼神中的谄媚,却又是那般分明。 仅此一点,方茹已是知道了张道全的品行为人如何,所以也没有客气,一边打量着眼前正殿,一边似乎漫不经心的说道:“张道长无需多礼,我看你这同济庙颇为热闹,影响已成,但这一切都是谁带给你的,想来张道长你也心中有数。” 见方茹直切正题,张道全不由一愣,但还是连连点头,赔笑道:“小人自然明白,这一切全是赵大人的抬举,没有赵大人,小人如今不过是偏远之地的一个神棍罢了。赵大人的恩德,小人铭记心中,从来不敢忘记。” 方茹一笑,媚态自然而生,即使张道全见多识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