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及自身,都不敢入朝为官了,甚至还出现了“多诈死、佯狂,求解职事“的情况。 所以,若是利用这本诗集为由头对付郭汤,倒也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以德庆皇帝的性格,若是看到这些讽刺自己与明朝列祖列宗的诗词文章之后,必然会勃然大怒,到了那个时候,郭汤就算是被判斩立决也不奇怪。 另一边,方茹连连点头,此时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帮助赵俊臣的办法——这是她最在乎的事情——所以她的表情颇是振奋。 于是,方茹详细解释道:“茹儿听说郭汤在庙堂里弹劾相公的事情之后,极是愤恨他言语恶毒,就想要惩治他为相公出气,然后茹儿就想到了同济庙收集到的那些关于郭汤的情报,郭汤此人一向是沽名钓誉,若是作了一首水平之上的诗词,就必然会四处宣传,唯恐世人不知,但他府中却另有一本诗集,里面收录了许多他没有传世的作品,当时茹儿就想,这些没有传世的诗词必然是大有问题,否则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刻意隐藏?” 说到这里,方茹的表情愈加得意,又说道:“同济庙在郭汤府中也有安插眼线,今天郭汤被相公整治的不轻,还曾一度昏迷了过去,所以郭府里也是乱成了一团,同济庙的眼线则是趁机将这本诗集偷了出来交到茹儿手中,茹儿向府里几位先生询问之后,发现里面果然有很多诗句大有问题,只要相公你把这本诗集交给陛下,那么郭汤也就必死无疑了!” 若仅仅只是为了惩治郭汤,那么方茹的这个计划自然是很好,一如既往的直接有效,确实是方茹的风格。 然而,方茹毕竟只是一名未经宦海磨练的女子,她的精明干练绰绰有余,但大局眼光却是有限。若是让她具体负责操办某件事情,方茹必然是不会令人失望,但若是让方茹考量长远、掌控全盘,方茹恐怕就会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了。 此时,听到方茹的建议之后,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说道:“若只是为了惩治郭汤,茹儿你的建议自然是很好,但仅仅只是一个郭汤罢了,我有太多的手段可以惩治他,但仅仅是为了一个郭汤就特意掀起一场文祸,对我而言可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 这一次,却是轮到方茹听不明白了,问道:“因小失大?茹儿不明白相公的意思。” 赵俊臣详细解释道:“对我而言,惩治郭汤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掌控权势、改善名声才是我真正在意的事情,唯有掌控了足够的权势、扭转了狼藉的名声,我才能够在庙堂里长远立足,不用再担心陛下将我视作夜壶随意抛弃。” 对于赵俊臣的长远计划,方茹自然明白,此时听到赵俊臣的讲诉之后,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赵俊臣又说道:“然而,我如今的权势越来越高,就算是军镇与内廷都已经开始逐步渗透了,掌控权势的计划也算是一帆风顺,但我扭转名声的计划却是迟迟不见成效,按说我为了扭转自己的狼藉名声,近年来颇是费了许多心机,灭蝗灾、开粥厂、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甚至是惩治某些为非作歹的酷吏贪官以平息民怨,该做的事情我都已经做了,但我在朝野的名声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茹儿你觉得这是为何?” 方茹茫然摇头。 赵俊臣又是一叹,解释道:“因为,在这个时代,百姓们相信读书人,而清流则是读书人的领头羊!只要清流们认定我是一个罪大恶极的贪官,那么读书人就会跟风宣扬,百姓们自然也就盲目信从了……所以,我哪怕做再多的事情,但只要清流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