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之后,周尚景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一双老眼中满是思索。 赵俊臣则是继续说道:“还有,周阁老您说让户部到民间购买粮食应急,但实际情况恐怕要比周阁老想象中更加的触目惊心!民间的存粮也已经是非常危险了!户部就算有银子,恐怕也买不到多少粮食! 我朝的粮食,近半产于江南,但最近百余年来,江南的农户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银子,纷纷是废弃了耕田,转而种植价值更高的茶叶、棉花、香料、水果等物!产粮已经不足百年前的三成了!为了应付朝廷的征粮,江南各地每年都要从其他地方购买粮食,江南本地所种植的粮食,就连应付本地百姓都有些勉强了,这样一来,户部还能从哪里买粮食?“ 赵俊臣所说的这些事情,周尚景身为当朝首辅,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只是他从前一直是孤立的看待这些事情,但如今得到赵俊臣的提醒之后,周尚景终于将几件事情联系了起来。 然后,周尚景得到了一个有些惊骇的结论——若是朝廷各地今后两年依然天灾频发,很快就没有粮食赈济灾民了!到了那个时候,就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流民暴动!再加上明朝多年以来的种种积弊,局势必然是彻底糜烂、一发不可收拾! 想到这里,即使是城府深沉、经验丰富如周尚景,也是不寒而栗。 然后,周尚景终于明白了赵俊臣的想法,表情也渐渐严肃了起来,说道:“这些推测,确实也有些道理。但恐怕不足以说服陛下与百官,若是俊臣你将这些想法公布出去,或许还要落得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 赵俊臣叹息道:“所以,晚辈也只敢告诉周阁老您一个人……” 周尚景再次点头,也再次拿起了赵俊臣的奏疏详细审阅。 周尚景依然不大相信赵俊臣的推断,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发生,后果也十分严重,所以必须要有所防患。 * 另一边,见到周尚景的表现之后,赵俊臣心中隐隐有些无力。 自古以来,所有权臣首先都是一位能臣!唯有成为了一名能臣之后,才能够爬到高位、权倾天下。 周尚景就是如此,他经验丰富、眼光长远、思虑周详、善于变通,也愿意为朝廷办一些实事,但即使如此,赵俊臣为了说服他也耗费了许多力气! 连周尚景都是如此,赵俊臣若是还想要说服更多人接受自己的判断,就更加是难如登天了! “看来,在应付小冰期的事情上,我恐怕是很难指望其他人了。” 赵俊臣暗暗想道。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际,周尚景再次审阅了赵俊臣的奏疏。 然后,周尚景抬头向赵俊臣问道:“你希望朝廷严令各地衙门按照户部所编撰的新农书来指导百姓耕种,以及推广玉米、土豆种植的事情,就是为了预防各地天灾频繁发生的措施吧?”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周尚景皱眉道:“这两件事看似很简单,但百姓们一向是墨守成规,各地官府也大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派,有了你我二人的支持,朝廷颁布几道政令并不是难事,但这些政令究竟能否顺利推行,就是另一回事了!恐怕百姓们与官府大都会应付了事、阳奉阴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