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庞大海军,等到郑芝龙收复了台湾之后,台湾的百姓也是只知郑芝龙而不知朝廷,台湾地区的官员任命全凭郑芝龙的一言而决! 也正是因为这般缘故,李勋才会说朝廷对于郑芝龙的态度是“防大于用”,可谓是忌惮极深。 然而,郑芝龙麾下的那支船队与海军,在这个时代究竟代表着怎样的意义,赵俊臣心中最是清楚不过了。 明朝想要撑过今后的小冰河时期,甚至是重新站在世界之巅,这股势力绝对是意义重大。 如今,见到李勋与郑芝龙有些联系之后,赵俊臣自然是有些心动,想要趁机与郑芝龙搭上关系,为他今后的某些计划做铺垫。 当然,赵俊臣并没有妄想自己可以控制郑芝龙。 要知道,郑芝龙虽然也兼任着福建总兵之职,但他与陕甘三边的总兵们却是截然不同,说是天差地远也不为过。 郑芝龙垄断了东亚与东南亚的海洋贸易之后,绝对是日进斗金,甚至很有可能是明朝首富之人,他这些年来割据台湾,只是名义上臣服于明朝,即使是德庆皇帝也不会被他放在眼里,就更别说是赵俊臣了。 不论是权力压制,还是银钱收买,对于郑芝龙而言皆是行不通。 所以,赵俊臣与郑芝龙搭上关系之后,只是为了平等合作而已! 至少,赵俊臣目前是这样打算的。 * 此时,见赵俊臣的情绪突然出现了变化,李勋不由一愣。 他不知道赵俊臣为何会这般在意安南伯郑芝龙这个海盗出身的封疆大吏。 要知道,寻常官员听到郑芝龙的名字之后,都是一副谈虎变色的样子,可谓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会沾上关系、受到朝廷中枢的防范与敌视。 但赵俊臣却是似乎对郑芝龙很感兴趣。 愣了片刻之后,李勋答道:“赵大人,下官所说正是福建巡抚同知、福建总兵、安南伯郑芝龙。” 赵俊臣换了一副笑眯眯的亲切模样,问道:“哦?李巡抚刚才说自己与郑芝龙有些关系,却不知是怎样的关系?” 李勋心中愈加奇怪,但见到事情似乎有所转机之后,还是老实答道:“下官是福建泉州人,有一位远方亲戚名叫李旦,按辈分来讲,下官还要称他一声叔祖父!下官的这位叔祖父乃是郑芝龙的义父,郑芝龙的海上势力也算是继承于李旦,并且是发扬光大、青出于蓝了。 下官十九岁的时候入京赶考,原本只是姑且一试,没想到侥幸考中了同进士的功名,位列于杏榜之末,下官收到消息之后,又是高兴又是沮丧,高兴是自己杏榜有名,沮丧是觉得自己考早了,应该再寒窗苦读几年、设法考取更好的功名,杏榜末位的同进士实在是太低了,必然会影响到下官的未来仕途! 但也是时来运转,那个时候,郑芝龙接受朝廷招安还没几年,身上依然保持着海贼作派,与朝廷中枢多有冲突,甚至有传言说郑芝龙想要自封为王,先皇为了稳住郑芝龙,就派了重臣杨嗣昌前去安抚,下官因为与郑芝龙的义父李旦有些远亲关系,也就被杨阁老点了名字,加入到了队伍之中。 等到下官跟着杨阁老见到了郑芝龙之后,郑芝龙因为义父李旦的关系,对待下官颇是亲善,再加上杨阁老的刻意安抚,一场风波也就化于无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