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错过?” 另一边,礼部尚书林维也是站在程远道一边,毕竟德庆皇帝一旦是接受了“昆都伦英明汗”的尊号,礼部今后一段时间必然是大出风头,一系列活动也是大有油水可捞,就跟着站出来表态道:“陛下,臣也认为,为了百年之计,这般时候应该欣然接受尊号,不能让后金、朝鲜、漠南各部寒心,这也是向天下世人宣扬我大明强盛、陛下圣明的大好机会。” 紧接着,钱通也再次开口表态,依然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道:“陛下,罪臣这些年来一直都留在后金,对于周边各部的想法也有些了解,就像是各位大臣所言一般,后金、朝鲜、漠南蒙古各部共同推举您为昆都伦英明汗,全是出于一片忠孝之心,可汗的称号在草原上也是至尊无上,绝不会有任何降尊之意!历史上像是唐太宗、隋文帝等人,也都是欣然接受了这般尊号,并不是无例可循。” 程远道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林维则是从一开始就坐歪了屁股,赵俊臣也懒得与他们争辩,只是冷笑看着钱通,道:“这位后金的钱使节……你既然是拿唐太宗与隋文帝来举例,那就应该明白,唐太宗的尊号乃是‘天可汗’,隋文帝的尊号则是‘圣人可汗’,这两个称号的尊贵意义要远大于寻常的可汗称号,又岂是这个‘昆都伦英明汗’能比的?若是陛下他接受了这个称号,岂不是表示我大明皇帝要弱于隋唐皇帝一头? 更何况,我若是没记错的话,后金的努尔哈赤,就曾经接受过‘昆都伦汗’的称号,与你们推举陛下的‘昆都伦英明汗’仅有两字之差!而努尔哈赤当年曾是数次降于大明,陛下又岂能与他并肩?” 说话之际,赵俊臣的心情竟是有些暗爽。 这些年来,赵俊臣一直都被人用“大义”、“规矩”、“祖法”之类的理由针对,如今赵俊臣也算是学习借用了,发现这种怼人的手段简直是不要太好用,任何事情只需要高喊几句冠冕堂皇的口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动嘴皮子挑毛病果然是天下间最容易的事情。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程远道、林维、钱通等人果然是一时语塞、无法反驳。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让德庆皇帝下定决心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赵俊臣的说法有道理——当然德庆皇帝本人也确实是受到赵俊臣这般说法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可汗尊号实在是有些低了——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绝大多数官员们的沉默不语。 百官们皆是明白朝廷目前的钱粮窘态,他们平日里的油水已经减少了许多,这般情况下若是再拿出一部分实惠用以嘉奖建州女真等部,百官们的“日常福利”只会一降再降,说不定还要再发生几次“以俸银换俸米”的事情,百官们平日里喊口号表忠心之际自然是踊跃积极、不甘人后,但若是只为了德庆皇帝的虚名就牺牲自己的实际利益,那就要敬谢不敏了。 所以,除了赵俊臣、程远道、林维等寥寥几人之外,绝大多数官员这个时候皆是沉默不语,没有表态。 而没有表态,有时候就是一种表态。 见到百官们的这般态度,德庆皇帝心中有些不喜,但也终于是有了决定,缓缓道:“赵爱卿、程爱卿、林爱卿、还有钱使节的说法各有道理,朕一时间也是难以决定……既然如此的话,这件事情就再议吧。” 所谓“再议”,一方面是朝廷内部再次讨论德庆皇帝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等部所推举的尊号,另一方面也是让建州女真与漠南蒙古、朝鲜等部再次进行讨论,要不要给德庆皇帝推举一个更加响亮高贵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