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性质却是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原本,朱和堉失去储君之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树敌太多、屡屡闯祸,如今更是众叛亲离、威望大损,已经不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人选,但如今随着朱和堉在这份密疏之中的主动请求废黜,情况就变成了朱和堉是为了朝廷大局的稳定、为了德庆皇帝的史书声誉,自愿牺牲了自己! 多么崇高的理由!多么感人的孝心! 同样是遭到废黜,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 若是前者,德庆皇帝今后就算是不满意新任的储君朱和坚、再次生出了换储心思,也绝不会重新考虑朱和堉的,但变成后者的话,今后一旦是朱和坚犯了错,德庆皇帝肯定就会回想起朱和堉的好处。 更何况,在这份密疏之中,朱和堉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是透漏着自己的成长与孝心,也无不是暗示自己依然是储君太子的最佳人选,只是成熟稍晚了一些。 所以,也难怪德庆皇帝这段时间的态度会是这般奇怪了,就算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废黜朱和堉、扶持朱和坚上位,但只要是心中尚存一丝父子亲情,看过了这样一份奏疏之后,也必然是要忍不住心生犹豫吧?说不定还会生出一种愧疚情绪,只觉得是自己欠了一些耐心、亏待了朱和堉。 或许,朱和堉的这般“以退为进”的做法,是受到了赵俊臣当初的启发。 朱和堉离京之前,赵俊臣针对未来的夺嫡局势,曾为他量身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本质上也是“以退为进”的手段,就是让朱和堉在提升自身庙堂声望的前提下、不留任何话柄的主动离开储君之位,然后静静等待朱和坚登上储位之后犯下错误,再是伺机东山再起。 而朱和堉的今日表现,依然还在赵俊臣的当初计划框架之内,只不过赵俊臣的“以退为进”是针对庙堂百官,而朱和堉的“以退为进”却是针对德庆皇帝,两者结合之后无疑是效果更佳,却也让他为自己争取了一份先机! 按照赵俊臣最初的那份计划,朱和堉今后若是想要东山再起,就只能是寄望于赵俊臣的全力协助——不仅是要寄望于赵俊臣到时候会全力逼迫朱和坚犯下大错,还要寄望于赵俊臣到时候会明确带头支持他重登储位——但有了这份奏疏之后,今后一旦是德庆皇帝不再满意于朱和坚的表现,也不必需要赵俊臣的全力支持,德庆皇帝就会主动想到朱和堉。 朱和堉的这般做法,除了没有与赵俊臣事先商议之外,赵俊臣也挑不出多少毛病,但他却是挽回了与赵俊臣合作之际的部分劣势,也重新掌控了自己的部分命运。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对于朱和堉的看法,也再一次发生了悄然转变。 说根到底,赵俊臣如今愿意支持朱和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和堉在目前阶段必须要依赖自己、会受到自己的控制与影响,而赵俊臣也可以趁机引导庙堂局势走向……但若是朱和堉不再受到自己的影响与控制呢?这般情况下,自己究竟还有没有继续支持他的必要? 想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陷入了深思。 但下一刻,赵俊臣已经压下了心中的诸般念头,不再多想。 这种事情的利弊与发展,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理清的,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应付德庆皇帝。 看完了朱和堉的密疏之后,赵俊臣大致已经猜到了德庆皇帝的目前想法。 很显然,德庆皇帝并不打算错过这次机会,想要依照太子朱和堉的计划行事。 毕竟,根据太子朱和堉的计划,对于德庆皇帝最为有利,但与此同时,德庆皇帝见到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