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这难缠的天气骑电车太冷了,下午再次出门的时候,二人心照不宣的决定坐公交车。
车上人很少,除了守恒二人外只有一位妇女。
在守恒的印象里,除了节假日住校的学生往返老家外,平时栗城的公交上人从来没多过,永远是那么三三两两个人。
也情有可原,栗城就那么大,一般出行电动车就能满足,要不是天气太冷,他们也骑车了。
守恒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子,这好像也是某种习惯性的行为。他明明很少坐公交车。
坐窗边自然是为了看窗外的景象。从二人上车的建设路开始,外面路旁的建筑物一水的白墙红瓦。
这是从15年开始栗城搞得仿古化,说是要把栗城打造成第二个徽州。实则就是把所有路边建筑粉刷一层白漆,屋顶再装一排凭空突出半米的红瓦檐,两边末端还各安置了只看门狮子样的褐色吞脊兽。
动工那会儿守恒还对尚冰琛拿这事举例子,说这就叫东施效颦。尚冰琛被每日的噪音搞得心情不好,反驳道明明是烽火戏诸侯。
公交车一个大转弯来到了育才路,也就是重点所在的公路。守恒稍微打起了些精神头,心中默数了起来。
偶尔坐坐公交对守恒来说也不错。即使窗外都是日复一日的景象,但没有身处其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能让守恒得到一丝丝的抽离感。
1、2、3、4、5、6、7……41、42、43……
数到快45的时候,守恒偏过头看向身边的尚冰琛,车子也刚好转弯。这条路没有红路灯,栗城公交车的速度一向近似,在不放学的时间段总是在45秒左右通过。
这是守恒自娱自乐的一个小游戏,算是打发自己。
尚冰琛从上车之后就一直在用手机看剧。她靠在守恒的肩膀上,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看,不时无声地咧一咧嘴角。她不怎么喜欢坐公交。
守恒也没问过缘由,毕竟尚冰琛不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列一个七八岁小孩进入大超市之后的购物清单了。
守恒默默跟着她看了起来,尚冰琛察觉后,把右耳的耳机塞到了守恒右耳里。
就这样晃悠悠地过了八 、九站,二人在“栗城图书馆站”下车。
下了车眼前是一大片庄稼地,冬小麦一片翠绿。
“栗城图书馆站”周围是没有图书馆的,还要再往前拐几个弯走一段距离。
当年栗城图书馆开业第一天,守恒就带着尚冰琛来捧场子。那会儿公交还没通到这,两人按司机师傅说的最近的站牌下车,结果最后绕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
炎炎夏日,中间因为不知道路,他俩来来回回经过同一个冰糕摊四次,买了两根巧乐兹,六根老冰棍。最后都把小摊老板整感动了,问他们是不是电视台来隐秘拍摄什么综艺节目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轻车熟路,二人沿着冒着新茬的庄稼地走了二十多分钟,到了一个很大的广场。
和大多数时候来的情况相同,这一段路上他们没遇到半个人影,这让尚冰琛心情保持地很好。倒不是她担心或厌恶遇到其他人,只是没遇到人对她而言这段路就会更加完整。
这就好比她平时看剧一样,要是中途被什么弹窗消息打扰,她还得伸手点一下叉。这个弹窗的出现与否对她看这集剧造成不了任何影响,只是不出现更好。
二人来到的广场一水的白色大理石地砖,最里面有一栋同样全白的廊式建筑物,也就是栗城图书馆。远看像个修复了但不如不修复的二手巴特农神庙。
整个广场除了这栋图书馆算是空无一物,只剩下广场中心几根七八米高的白色大石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