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老少聚在了正厅门前,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奴婢侍女家丁小厮,这会儿见势全都胁肩低眉眼盯着鞋面,不敢抬头张望也不敢相互言语,生怕做了哪位正不悦的主子的出气筒,只支棱着耳朵,等着召唤安排。
趁着场面混乱,仆从无心张望,徐家老少无心留意别处,徐羲和三步并作两步走,快速掩在了假山后面,清瘦的身形被遮得严严实实。
这桩被争得激烈的婚约,便是当年林昌和徐二爷一时兴起信中约定以后要做儿女亲家一事。
林昌,司天监新上任的监正,徐二爷的同窗挚友。
徐家长辈大多都听说过,徐家二爷在县学读书时,结识了一位贫寒同窗,叫做林昌,这人通文知礼,且为人正直。
徐家世代经商,富商巨贾算不上,但也属于衣食无忧的。
而林昌爹娘,因为体力劳作过度,身体不太好,汤药一年到头都很少间断。
自他俩同窗以来,林家老人逢个染病生灾,徐家二爷都会遣小厮去自家的药铺抓些上好药材和补品送过来,让林昌带回家去。
一来二去,徐家便都晓得徐二爷的这位同窗好友了。
徐家配合礼让的缘故,只因林昌在学业上给予了徐二爷很多帮助。
读不懂的经义策论,作不出的诗词歌赋,林昌讲解得比那书院的先生还要细致透彻,徐家长辈经常说起,若没有好友林昌的时时辅导,怕是徐二爷是考不上州学的。
后来,逢年过节,家里送来餐点特产时,也会多带一份给徐二爷这位亦师亦友的知己,以表感谢。
两人一起升至州学后,林昌母亲病情加重,危在旦夕,他急着谋生赚钱给母亲治病,打算悄悄离开书院,不再读书上学了。
是徐二爷,拿出了自己积攒的体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宽慰他安心读书才是他的正途,还说以他的天赋资质,必定可以高中。
林昌果然一路高中,鲤跃龙门步入仕途。
而自知学学问做文章天资平平的徐二爷在落榜之后,开始跟随父母兄长一起经商。
两人虽是道不相同,但关系却依旧情同手足。
可惜没有多久,林昌便被一纸文书派去北方做了地方通判,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说好的勤加联络,然而山高路远,事务又繁忙,这些年两人并没机会见面,只能通过信件来往,逢年过节时再让往来的商队给彼此捎带一些礼物特产。
各自娶妻后,在往来信件中得知林家先得了公子,徐家后也添了千金,林昌便在信里约定两家人以后要做儿女亲家。
这两年时时听到外界风声,说林昌在当地治理有方,民富兵强,要不了多久就能升官了。
直到前阵子,正式收到调任新职的通知,林家终于回到了汴京城。
而徐家嫡庶叔伯们此刻争的,便是跟林家的这桩婚约。
院里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徐三爷气势汹汹道:“这桩婚约是跟二哥定下的没错,但是眼下三娘出了意外,这是谁也不愿发生的事情,但是总不能就这样任由这桩难得的婚约这么作废吧!”
大伯在一片“是啊是啊”的应和声中,极力扮作理中客,“咱们徐家世代从商,虽然当下可以科举入仕,但这个难度可想而知,而现在鱼跃龙门的机会摆在跟前,能够跟朝中官员攀上哪怕一丁点儿关系,咱家的生意能好做太多太多了。”
说着转头看向在一旁抹眼泪的宋氏,“这么好的机会,三娘虽没这个福气,但就算给羲和的姊妹们,她们也一定会把你们当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的,说到底这还不都是为了咱们徐家吗?这样,羲雅和羲妍你们看着挑一个顺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