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越来越长?回顾一下谥号最初的作用就明白了。 谥号始于周,春秋时开始成为对帝王一生的评价,所以汉朝的文帝武帝灵帝等都有点剧透的意思。 这皇帝执政水平怎么样基本上一个谥号就能看出来,谥号谁加的?臣子加的。 但增谥就跟臣子没关系了,基本上都是皇帝后代所加。 封建时代,为死人争名声,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活人争权力。 谥号变得越来越长,恰恰反映的是皇权的持续加强,能够束缚节制皇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最终的巅峰就是清朝,谥号最少21字,最多的努尔哈赤27字。 既然谥号被玩儿坏了,庙号同样逃不脱,甚至被玩儿坏的更早。 元、成、平三帝被王莽尊高宗、统宗、元宗,称宗之滥由此开始。 曹氏则有三祖: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称祖也变得不值钱。 巅峰同样是清朝,有太、世、圣三祖,其余皆宗。】 张飞不管许多,只是感叹道: “好家伙,这清帝一人之谥便顶得上咱汉之一朝了。” “难怪二哥的封号也越来越长,敢情这后世啥都多啊。” 张飞看热闹,刘备孔明庞统等人的脸色就难看许多了。 庞统想了一下总结道: “若按光幕所言,我汉时,能比肩者唯大秦。” “唐则盛极一时,当时四宇之内应鲜有敌手。” “宋亡于蒙古,明亡于东北的龙虎将军努尔哈赤。” 孔明也道: “清为诸国所辱,或亡于内忧外患。” “四夷反叛唯能说明一事,四宇皆强,唯清独弱。” 刘备有点想不明白: “为何会如此?若是君权胜出,则豪强大姓应俱平,且后世朝代还有科举选贤,如何反而更弱?” 庞统尝试推测: “或此仅是原因之一?毕竟光幕也说还有气候之类原因嘛。” 孔明盯着光幕上的一幅幅皇帝登基的画面,轻声道: “或是因为…君王消灭了奴役小民的豪强,于是君王反而成了奴役百姓的最大豪强。” 一时间四座俱静,落针可闻,唯有孔明哈哈笑道: “此不过亮随口猜测耳,做不得真。” 刘备深深看了眼的孔明,只觉得自己这个军师不愧是卧龙之名。 不过如此之患他刘备注定看不到了,观历史这动不动百年就知,抑豪强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希望真到那时,孔明能有良策吧。 …… “爱卿怎么看?”李世民问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恭谨道: “这关于加谥的见解称得上见微知著,然我唐比起汉制颇有不同。” “那宋与明,与我唐想来也应该不同,如何能类比?” 还是太过圆滑,李世民心底摇摇头,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沉下眼睑思考了一下道: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臣猖则欺君,君狷则国暗。” “君臣之相和,过犹不及。” 李世民相对比较满意,克明倒是一直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