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着光幕上三位僧人的记录,一位在乱世时一去不复返,这个众人倒是还能理解一点,毕竟彼时乱世,难于自保,安享僧人的天竺乐土不失为一个选择。 而第二位则就让贞观君臣有点意见了。 “若以印度为正,那将置中原、中华、中夏、中国于何处?其心可诛!” 魏征最为言辞激烈: “何为正?中也。若有此言,则彼辈之中国乃是印度,而非华夏,此乃背德忘祖之言!” 此刻魏征深刻明白了什么叫做精神印度僧,并且打从心底嫌弃不已。 既然以印度为中国,何苦留在大唐?西域尽通,大可仿佛教先贤身奔印度,何苦在华夏发此贬损国格之言? 至于后面称唐为蔑戾车的言论则更是让贞观君臣皱眉。 “这印度,真是不识好歹!” 李世民心中还装着武后啦、夺位啦等事情,此时心情差得很,当即发作,暴跳如雷: “番邦蕞尔,夜郎自大!以种姓奴民还敢称我唐轻人贱法?” “被连番征服十一次还敢以中国自居?武功无分毫,胆气无半分,迟早要汝等好看!” 此时反而需要贞观君臣来拉劝他们陛下了,毕竟再这么骂下去,他们很担心陛下的头风之疾再次发作。 不过心底也是对这印度半分好感也无,毕竟光幕中的后辈也说了,后世立国之后这印度又贼心不死主动挑事儿,还是被收拾了一顿才又安生一段时间。 干脆咱们自己打下来算了! 此刻几位臣子心中达成了共识。 而对于玄奘,李世民的评价简简单单只有一个字: “好!” 西域顺利攻伐,既有自己的英明裁决,又有这玄奘归来主动阐述地理情报,对此李世民还是分得清楚的。 因此对于如今还没踏上西行路的玄奘,李世民几乎转瞬间便计划出来好几套办法。 玄奘一人西行实在太过危险,合该遣一二十个好手护他周全! 不过如何挑出合适的人选也是一个问题吧?李世民心中嘀咕,他虽不信佛,但亦知那佛教的传教非常有一套。 别到时候情报没搜集到,平平给那佛门增添了十几名护教罗汉金刚那就贻笑大方了。 徜徉在自己想法中的李世民是被长孙无忌给拽回来的。 一抬头就看到了房玄龄脸色雪白,面带希冀看着自己。 而扫了一眼光幕,李世民就明白了,顿时脸色顿时像是吃了苍蝇一样。 李世民心中清楚知道自己对于房玄龄有多重视,尤其在后世的不夜长安看到房杜雕塑之后,对于这位肱股之臣的重视就又增添了一分。 因此他嫁出去的定然是十分宝贝的女儿,如此方能显示房家圣眷之隆重。 但最终竟落的如此田地…… 摇摇头,李世民对房玄龄金口玉言允诺道: “如此之事,定不复现!” ………… 成都府衙中,众人对三位僧人的评价亦是出奇的一致:唯赞玄奘一人。 “岂不闻苏武之节乎?” 这便是众人对于归国与否最直接的评价。 孔明则是注意到了那番邦之人的名字,眯着眼回忆了一下道: “三世纪……说的不就是吾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