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 玄宗的处置是答应了安禄山的要求,并质疑河朔三郡将领是妒忌贤能。 于是群臣噤声,皇帝都这样了,你除了顺从他还能怎么办? 而在这样的气氛下,宰相杨国忠做了一个精准的判断:只要我逼反安禄山,那岂不是一切都水到渠成? 觉得自己计划天衣无缝的杨国忠当即行动,在玄宗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人强行搜查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捉拿安禄山的门客,并在审讯之后将门客杀死。 此时恰逢玄宗给安禄山长子赐婚并邀请安禄山前来观礼,长子安庆宗一直在长安准备与荣义郡主的婚礼,在得知这件事后,安庆宗第一时间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送回河北。 在安禄山看来:杨国忠敢如此行事,定然是得到了玄宗的授意。 他只要去长安参加儿子婚礼,婚宴上定然会被摔杯为号的刀斧手们细细切做臊子。 基于如此判断,最终安禄山称病没有去长安,并紧锣密鼓的筹备造反。 不过半年后,安禄山和史思明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口号,在河北起兵。 至此,轰轰烈烈持续八年之久,且最终没有一个赢家的安史之乱,正式拉开了帷幕。】 李世民本来已经恢复过来了,正在揉着脑袋呢。 但看到唐玄宗为了安禄山与世界为敌,熟悉的感觉瞬间就回来了。 不过兴许是嘴里仍旧泛苦的药丸起了作用,头痛倒是减轻了许多。 但李世民依旧跳脚怒骂: “这安禄山是狐妖阿紫不成?如此惑人心智?” “朕本以为是这杨玉环祸乱朝纲,如此看来罪责唯玄、安二人!” 文臣们好劝歹劝才终于将李世民给平息下来。 侯君集对陛下说的话无比赞同: “如此看来,河朔三镇也并非叛兵,实乃这安禄山亲信夺位,方能为其尽控。” 也正因此众人方才难以接受,房玄龄历数了一遍: “安禄山之反心,民知,臣知,将知,实乃公开之秘密。” 杜如晦不同意: “玄宗亦知安禄山之反心,实不信也。” 至于玄宗到底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还是说不敢不信。 杜如晦就不知道了,但总归已成既定事实,纠结这些也无用。 因此最终还是摇摇头道: “未曾想到,这最终叛乱之爆发,原因竟如此简单。” 确实简单,当朝宰相私下行事,镇边将军心怀叵测。 阴差阳错之下斩断了这对义父义子之间脆弱的信任。 魏征也感觉有点无语,总结道: “若是这安禄山提拔安插亲信之前,杨国忠如此行事,其犹未可知。” “而如今贼獠势已成,晚矣。” 一时间魏征心里甚至都为彼时的大唐忠臣感到悲哀: 至高无上的帝王,反而成了贼獠最好的护身符,谁人能制? 而最终李世民发出了一句疑问: “百年盛世,强唐风骨之士,何在?” …… 张飞迟疑了一下: “这玄宗……真不是傻子?” 在张飞看来这就如赠贼盗以利刃,妥妥的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