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舒翰不置可否,但杨国忠的胆子都要吓破了。 在征得玄宗首肯后,杨国忠募兵一万三千人屯兵灞上抵御叛军,由亲信杜乾运统领。 这支兵马让哥舒翰很不舒服,上奏玄宗将这支部队纳入潼关指挥,并随手斩杀了杜乾运,连罪名都懒得编造。 正因为双方的这些斗法,导致杨国忠的不安升至顶点,最终几乎是使出了浑身力气,让玄宗命哥舒翰出关。 这便是哥舒翰“恸哭出关”的原因。 回头来看,将安史之乱推向高潮的根源也是信任的崩塌。 因为安禄山的反叛,导致玄宗不再相信任何人,所以不假思索就斩了高仙芝与封常清。 高、封之死令哥舒翰对朝廷难以信任,故而会不择手段攫取权力以求不被掣肘。 哥舒翰的行为让杨国忠不再信任哥舒翰,最终一力促成了哥舒翰的出关。 以上种种,最终导致本来半年就能扑灭的叛乱愈演愈烈,成了烧毁大唐盛世的燎原野火。】 “时穷节乃见……”李世民默默思量。 随即嗤笑道: “朕算是看明白了,这长安实在是太过安逸了。” “若在无险可守的洛阳……” 长孙无忌小声道: “大家,归根结底还是这杨国忠心术不正。” “若是这宰相如那张九龄、颜真卿一般,勿说是否会如此争权夺利,这叛乱都不会生起。” 不过其中意思大家也都明白: 这朝廷若是真在洛阳,禁军该烂照旧烂,叛军打过来的话,玄宗也不过就是多跑几步路罢了。 而且朝廷这般乌烟瘴气是因为宰相,至于宰相为何会出问题嘛…… 李世民心态好的出奇,大胆开麦道: “何谓安史之乱?不如称隆基遗祸。” 随即更是一叹: “如今方知后辈恨其不能早死二十年绝非虚言。” 而脑海中自然也想起来了后世那不夜城的雕塑。 太玄盛世之称、开元盛世的三层垒台。 各种方面都能看出来,这玄宗执政之初绝不是如此昏聩的模样。 这玄宗似乎如自己一般,以三郎之位夺权,随后励精图治将这百年盛世推向了顶峰。 然后又亲手推了下去。 随后一个离经叛道的念头不可抑止的在李世民脑海里冒了出来: 这玄宗总不会是被谁穿越了吧? …… “这玄宗总不会是被那安禄山的生父给穿越了吧?” 张飞小声逼逼这个猜测。 如此说法只能让众人无奈笑笑,笑完之后便是叹息。 “如此大好局面,竟因几人私心作祟,致使黎民徒遭兵祸……” 刘备简直比李世民还要不能接受这个局面。 进军中亚,横跨数万里,若无乱祸,这唐完全有能力去进军中亚,与那所谓的黑衣大食一争高低。 但最终君臣将互相离心算计,小乱变大祸,断国运灭盛世。 随即刘备望向孔明,孔明回他一个疑惑的表情。 然后复看了看自己三弟以及赵刘张法等文武,心中浮起一个疑惑: 待人以诚,知人善任,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