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07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7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2 / 2)

,祸必酷;能不称,殃必广。”

“德薄者志轻,踞尊位,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对这赵二鄙弃了一番,魏征反倒是有点茫然了,从后世所言来看亦有诵经典,但同样也能看出儒生早已式微。

莫非儒家先贤所盼望的大同之世终究只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群臣皆懒洋洋的交头接耳,互相轻声讨论这宋将如何。

在一旁勤恳记录内容的褚遂良则是心中暗暗警醒,史官为国立传,笔直则国正,国正则可为世人垂范可为后世明鉴,当引以为鉴也。

【从金匮之盟也不难看出,即便是赵廷美身亡,赵匡胤之死带来的余波也依然没有彻底消散。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宋太宗一朝后半程的关键人物:赵普。

根据史册留下的只言片语来看,赵廷美从谪居洛阳到远迁房州,当中主要的出力的人物就是赵普。

比如知开封府李符上表说赵廷美丝毫没有悔过之心这件事儿,就是赵普在后面唆使。

另外在赵廷美案当中倒了大霉的还有前宰相卢多逊,不仅一撸到底还被发配崖州,这位便是赵普的前政敌,排挤迫害赵普的就是他。

因此不管怎么看,金匮之盟事件前后赵二和赵普的各取所需味道就非常明显:

你帮我杀政敌,我帮你诬宗室,合作相当愉快。

《宋史》对此的评价是“廷美废,多逊南迁,普之力也”。

不过金匮之盟换来的相位屁股还没焐热呢,赵普就被第二次赶出了汴梁,这次的原因倒是相当简单:

赵元佐不喜欢他。

赵元佐是赵二的嫡长子,根据史册的零星记载称,赵元佐从小英武睿断而且外貌酷似老爹,因此异常受到钟爱。

出阁之后不仅早早带在身边,更是将居所直接迁到了东宫,方方面面皆按照储君的规格培养,只差一封册立太子的诏书。

但可惜的是赵元佐虽然在外貌上跟赵二很像,但在心肠上反倒远远不如。

作为赵二的嫡长子,他自小就与叔叔赵廷美十分要好。

而从赵二开始对赵廷美动手之后,赵元佐更是屡屡为叔叔求情,惹得赵二分外不快。

不过此时父子情分尚在,赵元佐虽然不能让老爹放过叔叔,但让帮凶赵普麻溜滚蛋还是办得到的,这也是赵普宰相当了两年就再度外放的原因所在。

外放三年后,雍熙北伐轰轰烈烈的开打,外调武胜军的赵普也一直关注着战情,眼见战事一度迁延,赵普便给赵二上了一封《班师疏》劝说赵二撤军。

赵二是肯定不会听的,结果就是雍熙北伐大败,宋廷内外交困局面危急。

这种情况下赵二亟需一个背锅侠……啊不,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来力挽狂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