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开始。 机房里响起一连串的键盘声。 俞明哲输入好信息后,鼠标点击按钮,画面随之切换。 综合水平评测卷 拖动鼠标下滑,整个页面共有10道题。 等简单扫了下这些题型后,俞明哲眼睛顿时眯了起来。 没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题目,而是各种类型的题目,比如政治、经济、历史、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几方面。 感觉更像是摸底和测试智商的,连图形推理题、逻辑判断题都有。 这种题目难倒不了在座的学生,毕竟都是顶级中学里的重点班,知识储备能力还是有的。 倒是他瞥了瞥左右两边陆岩和张扬的屏幕后。 哑然失笑了。 台上的姜林看着下方起来的骚动,也是摇头一笑。 倒是一旁的双十这里留下来配合的教务处黄老师皱起了眉头。 “安静!不要左顾右盼,都做自己的题目,时间只有两小时!” 黄老师喊了一嘴后,效果还是有的,基本上都在盯着屏幕做题。 “姜组长,是题型有问题么?”黄老师好奇地对姜林问道。 姜林轻笑地说道:“黄老师不妨下去走一走。” 被姜林这么一说,黄老师也起了兴致,点点头走下去巡视一圈。 作为鹭岛,乃至胡省最负盛名的中学学府,高要求不光是对学生,同样想要入职双十中学并不容易。 对于同城的光华大学,黄老师关注还是挺多的。 一是年轻,接受信息能力强;二是喜欢数码3C,因为光子屏、光芯,所以对光华大学也挺好好感。 五分钟后。 黄老师回到讲台,脸色有些精彩。 他望向姜林,“这个是智能出题的吗?我看每个人的屏幕上的题目几乎都没有重合的,有点意思。”\b “不仅如此,而且我们的这套考试系统会根据每道题的回答速度、准确率进行二次分析和判断,下一页的出题还会变幻,最终根据这些对该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天赋进行识别和建立画像。”姜林语气中颇有些自豪,对学校的归属感早已达到IMAX级别。 听到这些,黄老师恍然大悟,他想起自己的手机上就安装着光华大学大禹工作室推出的安全中心App。 没办法,每次登录进行光华大学的图标和那个大禹工作室的字样清晰地印着那里,想不记住都难。 既然能够反大数据,那同样也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 而且从一些媒体爆料中,光华大学的那个光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研究所等几个科研机构的建筑都应用上智能系统了。 甚至一些知乎上的大神还结合光华校长陈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的领域和能力分析,可能光华大学自己手上就有一套人工智能系统。 “这个系统,能够应用与教学上吗?”黄老师掩饰着自己内心的激动。 只是姜林瞅了对方一眼,伪装的太差了。 “很抱歉,还不太成熟,目前只能用于测试和摸底上。”姜林也没把话说死,思考了下,“等以后,到时候可能会推出。” 黄老师苦笑一声,“希望到时候能够与光华共同合作吧。” 还能怎么办,只能回去跟校领导汇报,看看以后能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