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陆沉的任命其实就是最大的保障了,如今只不过是加强保障而已。 就现在来看,陆沉的眼光显然是没有问题的,作为带兵将领,甚至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张之尧都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这是个天生的帅才。 这当初为李农副将,被压制得太惨,以至于根本就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说来却也有意思,李农还是梁国朝廷另一个武官派系的人。 而他的敌对派系,则是大将军司马无光为首的。 梁国朝廷党争极其严重,而皇帝则是放任这一情况的出现,对此视若无睹。 因而党争也愈发严重。 张之尧作为李农副将,其实多少是有点两边都不讨好的。 不,再准确点来说,张之尧就是李农一方跟司马无光一方达成协议的牺牲品。 武官几个派系都没有接纳他,皇帝也不看好这个武将,更别提对武将轻视更重的文官们。 张之尧的仕途,的确很倒霉。 能力时常因为被打压而不给予表现,处处受到排挤,空有为民之心,却无门路。 当然,或许实际上就跟他这个想法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张之尧忠的不是君,而是黎民百姓 ,他也并非是图谋某种利益,而是单纯地想要为黎民百姓做的更好。 这样的人是纯粹的,但同时,也是很难被官场的人接纳的。 不管是谁,要么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要么干脆就厌恶对方,大概没有第三选项。 毕竟,官场上这样的人会很麻烦。 头脑不够灵活,光是这一点就很可能为他们招惹无数麻烦。 不,应该说是死板。 死脑筋。 这样的家伙,可能会因为一点利益的不同而选择与自己的派系为敌。 所以没人愿意接纳他。 而张之尧似乎也对此不甚在意,但直到如今仍旧被压制着,心里说不郁闷是不可能的。 但自从那个男人出现,并且向他放开权力,让他尽管放手去做的时候,张之尧真的心颤了一下。 仿佛,那种想要呼喊的声音卡在了喉咙边。 那句愿意追随的话语始终没有说出口,仿佛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一样。 但张之尧知道,自己的仕途大概就在此了。 哪怕不在梁国,那又如何呢? 跟随这样的一位人物,张之尧并不觉得委屈。 甚至,与荣有焉。 能够为对方驱使,他感到很荣幸。 这些时日里, 在周河郡内,张之尧也特地观察了这位传奇的行为。 此前陆沉在东夷那边打下的功绩早就被传出来了,千骑斩四万,并且战损比小到可怜。 这样的战绩,几乎足以被载入史册人人传唱,而这位却仿佛没做什么一样,表情相当沉静,也并未因为自身的功绩而洋洋得意。 仿佛对他来说,这只是习以为常的小事一样。 尽管这其中有山海军本身装备精良的缘故,但这个战损比仍旧吓人。 这不是单纯的兵员素质优秀就可以解释的,若无主将的率领,千骑便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战绩,这几乎不可能。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