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骑兵来的方向。 第二位的士兵长矛更高一些,依次向后。 长矛排列,就像刺猬一般,等着大桓人撞上来。 此时的大桓骑兵已经冲了起来,前排的骑兵即便看到了燕国的刺猬阵,此刻也没法勒马了。 大桓的骑兵阵型密集,而且大桓马的特点是高大,速度快,灵活性差。 这赋予了大桓骑兵无与伦比的冲击力! 让他们在战场上习惯了一往无前,撕碎挡在面前的一切敌人。 可这支骑兵同样是笨重的,一旦开始冲刺,转向就几乎不可能。 而且习惯了横冲直撞的大桓骑兵,根本不可能做出精细的战术操作,只有冲!冲!冲! 既然冲锋就能解决问题,那就没有花里胡哨。 而这一次,大桓无往不利的骑兵冲锋,装上了铜墙铁壁! 最前方的大桓骑兵,眼看着长矛越来越近,只能心中一横楞冲。 要是敢停下,和后面的战马撞在一起,倒地就会被自己人踩成肉泥。 终于,双方的人马战至一团。 最前方骑兵被密集的长矛阵面前,根本没有回转的余地,连人带马被刺穿! 即便有些灵活的骑兵,跳下战马落日燕国人的阵中,也被长矛兵之间掩护的刀斧手砍成碎块。 前方的骑兵受阻,后方的骑兵撞上来,乱成一团。 大桓无往不利的冲锋,撞在了铜墙铁壁之上! 相比于乱成一团的大桓人,燕国的军阵在抵御了大桓人的冲锋后,第一排士兵有部分伤亡! 可后面的长矛手很快替换上来,补足了缺口。 每列的长矛手随时可以轮换,不光有伤亡了可以乱换,前排力竭后面的士兵也能轮换。 训练有素的京卫配合默契,补位很快。 在经受冲击后,几息之间就完成了调整。 而大桓人被阻挡在长矛构成的刺猬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是大桓人的冲锋无力,而是他们冲锋力量,面对的是抵在地上的长矛。 这些树干削成的长矛又粗又长,燕国人只控制着长矛的方向,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是大地! 此时大桓人堆积在燕国人阵型前,想要前进。 可前面是长矛和盾牌,他们手中的兵器多以弯刀和斧子为主,没法隔着长矛砍到。 而且,那些长矛一个比一个粗,跟小树一样,靠弯刀砍不断。 而斧子迎面对着长矛尖端不好用力,想砍断长矛也很吃力。 这些人还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冲进燕国人阵型之间的骑兵。 燕国的改良版八门金锁阵和原本一样,分为九个部分,九个部分之间的间隙可以让骑兵通过。 骑兵冲入之后,面对四面八方的长矛,很快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