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意不静,气不顺,也不能真松。 二、圆 人体四肢,躯干和关节,只有在形成圆形和半圆形的情况下当然首先要松开,才会显出有内力,有生物电磁场。圆能使身形端正,整体一致,整体平衡。 最坚固,最有力,最灵活而中心又最稳定,圆的妙用无穷。 练此功法之人在松中始终想着圆,自然会自行调整身形,而能达到形正、势圆,有包容一切之势,仙界把这内气精气称为“混元一气”、气在人中,人天混一。 哪里有圆,哪里精气就到,就有生物电场。 三、展 引而未发谓之“展”,内劲要展,展能产生势,势展才出神,才挺拔有“精神”。 劲、势、神的活动,是内气转为外气的关键,势不展,神不活。 势展不是放气,放则使内在空虚,所以展不能主观使身体局部扩大。 必须在形体圆、放松,内气圆满的基础上,发挥神气的作用,没有发挥神气作用,就无法由识神用事,转向元神就位的过渡。 展是由“有为”转为“无为”的关键,这一点极为重要,也是大多数仙人不明白为什么久练仍不能进入无为之境的原因。 展中要有收,要有包容一切,又在一切之中的气概。 展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一切环境的干扰,又能吸收自然界一切精华。 展要轻松,自然会有浩然之气。 四、合 练功法要求“六合”,外三合与内三合,合是上下左右前后都要配合一致,一切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好像互相联通,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属于形与势中丹田与夹脊的运动;内三合是意与气合,气与形合,形与神合,形神要兼备。 看仙人功夫进步程度,就看合的表现,合是协调一切上下相随,内外要合,要“六合一统”。 五、静 意要静,意静才能神明。 自然界没有绝对的静止,静是全面平衡的运动,“意静”并不是思想静止,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是不去想,而又知道的最全面。 有感的能力而不去感,无觉而有灵感。 如果形体不正,势不圆,松展不平,内外不合,气运就不顺,神经必受干扰,再有妙法,也不可能意静下来。 必须形正,势圆松展统一,内外相合,气运平衡,才能真正静下来。 此时“意注神往”,即意念专注,发挥神的能动性,神会自动发挥本能,自动调整,保持中定。 六、自然 道法自然,自然是有规律的运动,要顺其自然,协调平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自然才能存在与发展。 违背自然而强求,必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 自然必须在静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然不是随便自流,必须在“圆、松、展、合、静”五者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缺一就不会有自然之感。 只要能意识到“自然”就能自然做到松、展、圆、合、静。 所以说:万法归一、万法归自然,“一”是道,是自然规律,一定不可用意过强,不可强求。 尤其在神奇产生时,用意采气、守所、养气时,要勿忘,勿助,勿求,顺其自然,采之,纳之,收之,养之,形如太虚,气归自然。 自然是不以人为的,逆道,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