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赚得更多。 有些没门路的商人,也愿意给送粮人一点钱,然后把自己的货放在船上。 有的时候可能只有一船的米,却有九船的货,全都挂上了运送漕粮的旗号。 当然,现在只是明初,还没夸张到前面说的那些,不过这些事的苗头已经有了。 现在运粮人还不敢太过份,不敢带太多的货物。 不过他们会在船后养一群鸭子,然后用船上落下来的粮食来喂这些鸭子。 等它们游到京城,个个是长得又肥又壮。 这也是京城烤鸭的种鸭的来源。 陈渊把他一路上的见闻都如实的记下来,这些是要交给朱棣和朱高炽过目的。 这一路上,陈渊虽然前进得慢,可是最后还是回到了金陵。 朱瞻基在码头等着他,当他看到陈渊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时,不由问道:“这是什么?” “哦,这是给皇上和太子的,是这一路上的见闻,他们想知道漕运和海运的优劣点,好自己做出决定。” “那你觉得漕运好还是海运好?” 陈渊想了一下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去说吧。” 两人回了家,宝庆公主看到陈渊回来,很是高兴的跑了过来。 可是朱瞻基却说:“姑奶奶,我们要谈正事,你呆会再和师傅说话吧。” 宝庆公主听了,很是不高兴。 可是她还是乖乖的坐在旁边,听着他们说话。 陈渊拿出一张纸说:“我们把漕运和海运的优缺点都例出来,然后再进行对比好了。” “好啊,这漕运有什么优点?安全吗?” 陈渊想了一下说:“目前来说是的,现在海运的风险还是有些大,一旦遇上大的风暴,很容易就船毁人亡。 可是这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每年刮台风的时间就那几个月,平时是不会有太大的风的,所以只要掌握了暴风的规律,海运和漕运的风险其实并不大。” “好吧,就写个暂时。还有优点吗?” 陈渊想了一下说:“还有一个是可以监视运河两岸的情况。如果某地有灾,什么旱灾、水灾什么的,朝廷能很快就知道。” 运河天天都有船只来来往往,有点什么消息,几天后就能知道了。 可是要是没有漕运,可能消息就传递得慢了。 当地官员要是想隐瞒下去,也是可以的了。 朱瞻基点点头说:“说得有道理,继续。” 陈渊想了好一会,然后说:“目前想到的优点,就这两条。” “不是吧,漕运就这两条?” “哦,还有一条,可以养活的人多。可是这也可以反过来说,就是耗费巨大!” “怎么说?” “运海有几段是没办法自己划过去的,需要纤夫拉过去,这纤夫要钱吧,这钱不可能是当地官府出吧,只能是运粮的人出。 最后这成本是不是就要摊到这漕运里面去了?所以这就是耗费巨大,同时能多养一些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