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安宁!” “据说鞑子上任大汗皇太极,也是死于大乾手中,双方可谓不共戴天!” “鞑子议和,绝对可信!!” “什么?你说皇太极是死于叛军手中!”崇祯大惊道:“他不是被祖大寿阵斩的吗?” 杨嗣昌暗道苦也,怎么把这事忘了? 不过已经说漏嘴,杨嗣昌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说道:“陛下!您仔细想想,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明军何时大败过鞑子?更别说于万军之中,阵斩皇太极了!” “若祖大寿真有如此能力,怎会这么久龟缩于锦州城内,毫无半点战绩?” 崇祯面色阴晴不定,良久才咬牙切齿道:“好好好!好一个祖大寿,朕记住了!” 杨嗣昌不寒而栗,急忙劝道:“陛下!祖大寿手握重兵,驻守锦州!一个不小心,就是辽东局势崩溃,不可乱来啊!” “哼!朕知道!”崇祯冷哼道,神色极为不满。 如今崇祯对辽东那些军头很是不满,若非京营不中用,关宁军又有大用,怎会如此忍让? 崇祯问道:“说说吧,如何收拾伪乾叛军?” 当务之急,伪乾依然是心腹大患,一日不除,崇祯睡觉都不安稳。 生怕每天醒来,就是叛军又打下某府某地的消息,令他担惊受怕。 杨嗣昌说道:“陛下!只要与鞑子结盟,签订条约,就能调集关宁军南下剿匪,即能减少粮食消耗,还能阻止叛军壮大,一举两得!” “若是时机成熟,可让鞑子与叛军交战,两虎相争,大明坐山观虎斗,伺机而动!” “妙!妙极!哈哈哈!”崇祯大喜,问道:“爱卿,何不一开始就让鞑子和叛军缠斗?” “又如何保证鞑子南下是真心剿匪,不是假道灭虢?” “这就是臣计策高明之处!”杨嗣昌解释道:“鞑子攻打大明,不过是为了粮食和生存,并无夺取天下之下!” “若陛下担心鞑子军队,可让关宁军沿途并行!以防鞑子反噬,鞑子每次入关士兵不可超过一万,最多六千,多了就不好控制了!” “除此之外,鞑子钱粮也要掌握在大明手中,如此不怕鞑子反叛!” 崇祯缓缓点头,认为杨嗣昌所言有道理,鞑子并无入关占领天下之心。 历史上,崇祯十六年,也就是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入关的想法。 终崇祯一朝,除了松锦之战,明朝上下都没有正视过鞑子,并不觉得关外鞑子有机会夺取天下。 只是后面局势变化太快,谁也没想到李自成突然打进京城,崇祯于煤山自杀。 李自成进京后,更是自大无比,大肆拷饷,屠杀官绅,使李自成被官绅阶级迅速抛弃。 因此,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后,才会被败亡那么快! 不然大顺朝百万大军,怎会不足半年,就死光了? 一切都是李自成在京城所作所为,不得“民心”,被官绅阶级抛弃,新的利益阶级还没形成,所以才被鞑子捡了便宜,入关占领天下。 大乾所作所为,比李自成还狠,也就是实力强大,根基已固,否则下场会更惨! 崇祯点头道:“既然如此,联盟之事,就交给爱卿了!此事不可让百官知晓!” “臣明白!”杨嗣昌严肃道。 以大明和后金关系,两者结盟,朝廷还不炸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