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应元听完,对泾县有了一丝了解,心头沉重,他记得泾县好像是北江府大县,如今却只有两千多百姓。 可见朝廷为了稳定,用了许多手段。 阎应元可不会天真地认为,泾县消失的百姓,全被抓去做奴隶,必定有些人因闹事,而被处死。 阎应元又问道:“敢问总督大人,泾县赋税收取多少?” “三年免税!三年后十年内半税!”胡忠不容置疑道:“十年后,收取两成田税!” “汉民和安民都一样?”阎应元追问道。 胡忠毫不犹豫道:“都是朝廷子民,自然一视同仁!” “谢大人告知,下官明白了!” 阎应元喜道,一视同仁,只要做得好,就有可能消除泾县当地百姓偏见和仇视。 时间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只要时间够长,就能磨灭安南人们心中的仇恨,让对方心甘情愿融入大乾。 这一切需要时间,更需要官员耐心和手段。 了解完基本情况,阎应元才问最重要的问题:“请问总督大人,泾县县令是谁,能否介绍给下官认识?” “没有县令!”胡忠摇头笑道。 阎应元听完脑袋嗡嗡作响,不可置信道:“总督大人,您是说泾县没有县令?” 得到确认,阎应元感到有些儿戏,太荒唐了! 偌大泾县竟然没有县令,还有比这更离谱的事吗? 胡忠见到阎应元首次失态,忍不住笑道:“怎么,阎县丞感到不可思议?” “属实有点惊讶。”阎应元承认道。 “没啥好惊讶的!”胡忠摆手道:“朝廷把你们分配到安南这边,就是为了锻炼出你们的能力,若是上面安排个公婆事事管着,还有啥意义?” “总督大人的意思是,下官虽是县丞,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却是一把手?”阎应元问道:“泾县大权全在下官手中?” 胡忠点头道:“没错,一二把手都是你自己,泾县放手施为!” “本督就一个要求,尽快恢复泾县的人口和经济!” “总督大人放心,下官保证完成任务!”阎应元听完,不得不感叹朝廷的魄力。 为了锻炼他们这些年轻官员也算是下血本了! 刚中科举,朝廷不可能给你授多大的官,大乾和大明有根本性的区别,不会出现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昏官贪官。 大乾需要的是,真正为百姓做事,做好事的实干官员。 而想要得到这种官员,光靠科举是选不出来的,必须要从基层去磨炼。 还有啥地方,比刚打下来的安南更锻炼人才? 只要从安南活着走出来,表现不差,都是人才,必会受到重用。 为了让官员真正得到磨练,直接让其担任县丞,却不设县令,这样一来,新官员得到锻炼,又把事情大局控制在朝廷手中,一旦出现啥问题,随时可以派个县令过来,掌控大局。 阎应元起身拜谢道:“多谢总督大人讲解,下官现在要去泾县上任,就不多打扰了!” “这么快?”胡忠一愣,感到一丝诧异,虽然愿意前来安南任职的士子,一定程度上都不畏艰苦,但像阎应元这种,一刻钟不愿多等的官员,还是很少。 阎应元笑道:“既然来了,早点上任,早点了解实际情况,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