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附和,还是您有本事,然后加大力度审稿,不信小苏能捡到宝,他们就不行。
宁夏在家打开信封,展开粗看一遍,轻吁一口气,虽然早知道内容没问题,但能否出版还得看一点运气。不然前三家出版社,怎么都给她退稿了呢。
见小姨坐在面前,一脸探究,赶紧说道:“我写的小说,人家说可以给出版。”
已经是一家人了,不可能隐瞒这么大的事,更何况,没必要隐瞒。
小姨闻言惊道:“你说什么,不是什么骗人的吧,自己花钱印书的事,咱们可干不得。”
厂里的消息是很灵通的,先不说定的那些报纸都能免费看,就说这些同事加家里的亲戚,几乎能辐射到市里所有的行业,每天听一耳朵,就能了解不少事。
宁夏赶紧将信递给小姨,“我上哪儿给他们钱,您看看,是他们给我钱呢。”
“啥,宁夏赚啥钱了?”孙婆婆听了一嘴,有点明白了,“就是我平时听的故事,夏夏也能写是不是。”
很是开心的样子。
小姨快速将信看了一遍,然后记住了重点,“稿费两千块,他们留了电话,我下午请假去邮局,打电话过去问问。”
“不过转寄安悦女士是什么意思?”小姨提出疑问。
跟小姨坦白自己的小心思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前头三回,我估计他们没怎么看,就编了个瞎话,本意是希望他们重视。后来想想,就让他们误会也挺好,不然以后大家都问我怎么知道国外的风土人情,也不好答。”
不光别人会有疑问,小姨也同样,就是啊,国外的风土人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下乡的时候,遇到一个老教授,他留过学,教了我英文,还跟我说了好些国外的事。”不存在的老教授再次出马。
小姨顿时理解了,“那你打算跟厂里怎么说。”
如果厂里出了个大作家,可想而知有多轰动,宁夏的工作肯定会调动,坐办公室是最基本的。所有公职都不会允许兼职,但写作是例外,如果写出名堂来,单位只会与有荣焉。
“先不说吧。”
“也不是不说,等落实了再说,厂里这么多人,不是人人都想着别人好的。尤其还有之前的事,不说别人,姓黄的肯定得到处告状。还有你爹妈那头,肯定会起妖蛾子。”
有些人成事的本领没事,坏事的本领那是一百分都说少了。
“这件事交给小姨吧。”宁夏算算时间,还是用来学习比较好。
小姨双手捧住宁夏的脸,小小一张脸,从小看到大,此时却仍看不够。
之前需要她庇护的时候,乖巧懂事是应该的,但到了今天,她明明能一飞冲天坐享荣誉,却能忍住,与她商量听她安排,这就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