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写一首新歌,宁夏答应了。
小姑特意跟他说这话,意思很清楚,你给我消停点。再说了,他做人也是有原则的,宁夏既然给她小姑做事,他就不可能再去为难人家,不然说出来他们赵家成了什么人?
柳涵哼了一声,她是要去米国了,但她始终认为,是宁夏的出现,蒙蔽了所有人,夺去了本该属于她的荣耀。否则,现在在台上的主演应该是她,带领整个表演社前进的人,也应该是她,让赵姑姑喜欢的人,同样应该是她。
可现在,就连赵小礼都开始当着自己的面,夸奖宁夏,这让她怎么能接受。
回到家,柳涵的母亲在家请客,来了几个同事和朋友,见到柳涵纷纷夸奖,有女如此,夫复何求。柳涵一脸矜持的笑着,这样的话她从小到大听得多了,早当成理所当然。
“对了,你们学校的表演社,我听人说很是厉害,还要参加海外交流呢,肯定是你主演的,我猜的对不对。”
柳涵的笑意僵在脸上,柳妈妈倒不以为意,接过话头说道:“她在准备出国留学的事,学校里的事哪儿有空折腾。”
原来是这样,大家伙了然,又换了别的方式继续恭维。
可柳涵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原来表演社的名声已经传的这么远了,她出国又怎么样,唯一一个能压制住她的人走了,只会让她更张扬。
心烦意乱之下,忽然想到了之前酒桌上,给她出主意的人。
她的手紧紧捏成拳,又缓缓松开,反复几回,想了想,抓起外套,去了朋友家中。
宁夏正把无人生还的新书稿子递给小苏,“今年都不一定有新书了,叫你们主编可别催了。脑子里这点货,全腾出来了,等明年吧。”
小苏讪笑,出版社压榨作家确实压榨的狠了点,两年三本书,谁不称一句高产。一般人三年五年出一本,都算快的。
“学业很重吗?”小苏觉得自己相当无耻,但当编辑的,面对作家就是要无耻一点,这是培训过的,不然你怎么跟这些动辄写几十万字小说的人比心眼子,突出的就是一个无耻。
“要把这本翻译成英文,表演社的工作也很繁重,再加上学业确实很重。”宁夏想了想,“明年,明年一定有新书。”
说到这个份上,小苏也只能带着新书稿子回出版社,得知明年宁夏构思的新书还是系列作品,肖主编放了心。很多作家一旦出名,就喜欢换题材,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结果就是砸了自己招牌。
宁夏只要继承写这个系列的推理题材,销量绝对不会差。就是要等到明年,想了想,“今年的重中之重,是这本新书。然后年底的时候出一套典藏版。”
小苏已经很少去看投稿的新作了,她就负责好宁夏这一个人,就等于维护了出版社百分之七八十的收益,每年评比先进,发奖金,去外地开研讨会,但凡是好事,少了谁都不可能少了她。
简单说,小苏的利益是捆绑在宁夏身上的,宁夏可以没了她,但她不能没了宁夏。而且,国外的出版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肖小年已经在策划北美和欧洲各国市场的出版发行,这一块的利益更大。用他们自嘲的话说,他们夫妻俩的荣华富贵,都指着宁夏了。
在这种情况下,聪明人都会居安思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人离不了你。而不是翘着腿坐着,别人推一下,才肯动一下。
桌面上的电话铃响了,小苏接起来,嗯嗯啊啊几声,就跟主编说了声,提前下班。
“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出版社的苏编辑,也是我中专时的好同学好朋友。”这年头中专学历是挺拿得出手的,还包分配工作呢。
来的都是文艺女青年,有单纯爱好的,也有志于从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