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就算是全家去外地,房子也会托人照料,不会轻易卖掉祖宅。
“什么问题?”英子问道。
说出来也是无奈,前些年因为住房紧张,然后居委会就上门商量,让他们把多余的房子租给工厂拿租金。那个时候,说是商量,也没人敢不听啊。于是就把他们家的房子隔一隔,分给了工人居住。但这些年过去了,房东想把房子收回来,就想赶人走。工人可不管,当初是工厂分配的房子,于是去找工厂。工厂只说,以后不安排人进来,原来住着的,工厂里分了房子自然会腾走。
结果到今年,还有四户人家钉在大杂院里,分不到房子,也不肯走。房东觉得这是个愁心事,加上独生儿子要去外地工作,就想干脆卖掉,拿钱去外地再重新买房子置业。
现在都是人随工作走,虽然舍不得老宅,但就因为是自家的房子,才会越想越糟心,生了卖房的心思。
“就是说,从法律角度讲,房产证是房东的,一点毛病没有,但分配进来的工人不愿意搬,所以每月拿工厂给的租金,算是租给工厂的。”英子头一回听说这种奇葩事,其实这种事挺多的,但都发生在原本就人口多的大城市。
“就是这么回事,等这四户人家搬走,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之前房东跟他们关系处的不好,住在自己家还受欺负,就想卖掉眼不见为净。”小苏也不想介绍这家,但没办法,房产证干干净净没有纠纷的实在太少了。
英子倒是无所谓,“我跟安织两个女生住,周围有人反而是好事。再说还能拿租金,也是笔稳定的进项。”
这倒是真的,让英子和安织两个女生独住一间院子里,当天就得遭贼。
小苏听英子说不介意,这才带她去了大杂院。其实平京的四合院,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多,不是所有的平房都能叫四合院的,真正好的都是景点。剩下的掌握在国家手里,多是给政府单位用,能够自由买卖的,少之又少。
就这么想吧,建国前能住四合院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些人在建国后,有几个能安安稳稳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大多数胡同里的平房,不能叫四合院,只能叫大杂院。英子走进去,才知道环境有多逼仄,很多时候,通道只容一人走过去。原先的房子不够,便往外搭,搭着搭着,新旧融为一体,早已分不清原貌。
房东自己住的,是最好的位置,朝南有一排四间房,两间是房东的。老夫妻和独儿子,儿子已经带走大部分行李,所以房间看上去还算宽敞。
看完房子,英子没什么可挑的,这条件比自己租住的,可好太多了。
就是听到报价,才惊呼道:“五千块?”
这么一个破院子,还杵着四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搬走的租客,竟然还敢开价五千块,真是疯了。连小苏都没想到,之前打听好后也随嘴问了一声价,但那边说见了真正的买家才说,还一再保证,不会开高价。
小苏原想着,二三千块顶天了,没想到竟然是狮子大开口。
英子剑眉一挑,还没开口,房东已经自卖自夸起来,“再怎么说,这也是天子脚下,不是外头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我们拿租户没办法,你们敢买房子自然有自己的办法,错过我们这一处,你们拿着钱也买不着房子。”
竟是直接拿英子当冤大头了,也不怪他和租户的关系处得僵,换了谁也不可能跟他关系好。
小苏也不让英子说话了,直接告罪,“怪我怪我,怪我没弄清楚,就带你来。走,咱们也不急在这一时。”
一脸寒霜,领着英子就走。
那头宁夏自己去了赵如君给的地址,进了里头发现是个一进的院子,跟肖晨家的格局差不多,就是脏点乱点,房子的情况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