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他只是那么意简言骇的一句,就立即让百官们闩上了嘴。 困惑、不解、惊愕! 等,一些列的复杂情绪,瞬间笼上了众僚的心头。 这有点像,群体性的懵叉叉了? 差不多吧。 从常理上分析,陛下常年高坐于中宫之内,比大家闺秀还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然是这样,他又从哪里获来的信息呢? 有点勉强。 还有,他既愿为齐誉作证,那就要从常理上说通,否则,无法服众。 莫非是……有内卫,传来了密报? 若是有这可能。 正当众吏们各种臆测,天马行空时,身为总瓢把子的皇帝,又再次开口说话了:“朕认为,齐爱卿是个金玉其质、不磷不缁的谦谦君子;他与邻邦外交,素来秉承着以礼相待、以德服人的大略方针,为我大奉国的至高形象,做出了特殊贡献。” “朕之所以这么评价,主要是以事实作为依据,非不是刻意袒护他。至于其中详由,就有劳殷爱卿代朕作述。” 呃…… 这绕着绕着,又绕到殷俊的头上来了。 不过,这种作风倒也符合君王的性子。 从常规操作上来说,上位者只负责盖棺定论,至于那些浪费口水的咬文嚼字,自然是留给文官们去做了。 所以,丢给殷俊来做阐述,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愕过过后,百官们又意识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很明显,在今天早朝之前,皇帝已和殷俊在私下‘密谋’过了什么,要不然,他们二人也不会这么默契。 事实上来说,也差不多。 在昨夜时,皇帝曾密召殷俊进宫,与其商讨有关南疆的机密要事。与他同去的,还有新任内阁次辅陆博轩。 帝言道:如今,吕宋和大湾已经实际性地归附于琼州府的辖区之内,名副其实地都成为了大奉国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之所以称之为是归顺,而不是攻占, 主要是因为吕宋以及大湾之间的那些土司们,都是联名上书发出了主动依附的意愿。 也就是说,齐誉纳降两个地方,并不是全靠武力得来的,这其中还有民意的部分。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可是牵扯到大义与否的关键所在。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这么说吧。 假设,你想得到某个事物,想以暴力去抢和人家甘愿赠送,这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质。虽然说结果是一样的,但是给旁观者的感觉却是很大不同。 殷俊和陆博轩在阅完了一堆两纸文书后,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这哪里是什么文书,分明就是纳降条约嘛! 然而,待反应过来之后,二人便忙不迭地歌功颂德起来。 要知道,开疆拓土乃是国之大事,又焉能不做祝贺呢? 此乃大喜! 对于皇帝来说,他已经向世人展示过了自己的文治能力,然而,对于寄予厚望武功方面,却是迟迟没有呈现。 别说是成就了,现在都还被北方二强联手进行攻击。 所以,他最喜欢的秦皇汉武的自比,在事实上来看不太成立。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有钦慕天颜的远邦诚心来附,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想到这里,皇帝开始有些膨胀了,尤其是,在殷俊和陆博轩地不断吹捧下,那飘飘然可不是一般的高。 齐誉办得不差,赏! 可是,又该赏他些什么呢? 对于此,殷俊谏道:齐誉的政绩被评为是‘丙’等,从制度上来说,不宜升之为是京官,吏部那边也不会通过。不过,陛下倒是可以从功劳方面进行封赏,这样一来,就避开了吏部的纠缠,权利方面绝对自主。 皇帝认可,又问:具体如何? 殷俊答曰:琼州府在得了吕宋和大湾之后,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超大的辖区,如此广袤之地,若没有与之匹配的行政执划分,治理上一定会出乱子。既如此,何不顺水推舟,把琼州升级为是省府,而齐誉为其巡抚呢?此举既显 示了皇恩浩荡,又改善了行政弊端,可谓是一举两得。 有道理。 陆博轩也认为,擢升齐誉为琼州巡抚,完全符合当下时宜。现已知,佛朗机人在不久后将举兵来犯,若齐誉能为巡抚的话,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组织起地方军进行抗击,继而以稳定住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