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嬷嬷,那不合适?”端木莹有些不解的看着嬷嬷。
“这阮小姐在边城又没有店铺,边城人对粤绣有什么看法对她来说关系不大。如果边城的夫人小姐喜欢粤绣手脚也伸不了那么长,买不到只有京城才有得卖的粤绣品,增加不了绣帛轩的生意。如果边城的夫人小姐不喜欢粤绣对于绣帛轩的生意也没什么影响啊。”刘嬷嬷就觉得这阮小姐只是找个理由送他们郡主东西而已。
“好像也是!那你说她这是为啥?”端木莹又想不明白了。
“郡主、长宁公主和安宁郡主对她有过恩情,我怀疑她就是报答我们皇家对她的恩情的。”刘嬷嬷推测到。
“如果是因为这样,她大可不必!我们皇家人帮无辜子民解决不平之事是我们的分内的事情。她家的日子现在过得如何?”端木莹沉吟了下说道。
“债务已经还清了!家里的银子估计也就是上个月绣帛轩的分红,最多也就一两千辆银子。家里房子没有,代步的马车也没有。”刘嬷嬷禀道。
“阮姐姐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我们身上带的银子够吗?要是够的话全结清了,要是不够的话就回府后让个人送过来就是。”既然阮家不富裕,端木莹不可能不付银子。
“是。”刘嬷嬷应道。
经刘嬷嬷这么一提醒,端木莹现在怎么想就怎么觉得阮欣月的藉口。
可她刚刚就信了这么蹩脚她的藉口。
大越皇朝的夫人小姐谁不热衷开茶会,绣出或得了一件新鲜绣品开个茶会;哪怕写出一首好诗、画出一幅好画会开个茶会;
她娘得了这些精致漂亮的服饰能不开几个茶会?
她得了几个这么些精致样式独特的手帕能一两个茶会?
阮姐姐送她粤绣绣品的条件就是让她们帮她开几个茶会好好宣传下粤绣品?
这是哪门子的条件?想白送她找不到理由吧!
但她堂堂勉王府的小郡主是吃白食的人吗?
主仆两人刚说完话没,阮欣月就拿着绣品进来了。
阮欣月将开店之初剩余的两组绣品打开先摆在桌子上,用眼神示意小郡主去拿着看看。
端木莹这回抽起各方帕子看时就没了看孔雀开屏和岭南荔枝外衫时的惊讶,只是两眼弯弯地点着头跟刘嬷嬷说:“嬷嬷,这些帕子跟我在长宁公主姐姐那看到的一模一样?”
“是的,小主!应该是一模一样,皆出自阮小姐之手。”刘嬷嬷从端木莹手中接过手帕,认真看过后又小心地折叠好放回盒子里。
等端木莹小郡主看完那两盒子的手帕,阮欣月将手中的几条帕子递给她:“这些大多都输出自我娘之手,都是她下工回家后自己绣的,可能针法方面比不上我,但也比粤绣小店里的绣品要好得多,你拿回边城送给姐妹朋友也是可以的。”
阮母心里始终是没有安全感的,每天下工回家后都学习其他题材的绣品,学得又用心又刻苦,现在每个题材都基本上手了,当然最得心应手的还是孔雀开屏题材。
阮母努力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她知道自己女儿刺绣厉害,她认为自己这个为娘的如果只会绣这么一个题材,会丢女儿的脸。二是阮欣月有其它事不在绣房时她也可以帮忙看管一下绣房减轻一下女儿的负担,这种时候就要有比较全面的绣技压身,要做到以“绣技”服人。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阮欣月对阮母这种努力的行为都是鼓励和支持的。
女人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要有独立的经济来支撑。阮母的年纪才三十多岁,人生还有很长的路,全面精湛的绣艺绣技能让她在后半生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支撑点,支撑着她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自己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