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
服侍在御前的太监,没有文化底蕴无法胜任。
“曹化淳。”
“奴婢在。”
讲完
给朕明确告诉他们,这只是一部分,余下所欠军饷,朕这个大明皇帝,后续会分批补发到位,兵部不拨,朕的内帑拨。”
“奴婢遵旨。”
曹化淳忙应道。
大明军队拖欠粮饷之事很普遍,朱由校想有效解决此事,需要做很多事情,整顿中央财政,解决吃空饷喝兵血,打击山头主义等等,这不是一个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起到相应作用的。
在明军麾下的底层将士,一个个还是太好了,被拖欠粮饷,被贪墨粮饷,被苛待谩骂,除非是被彻底逼到绝路上,才会出现哗变闹饷的事情。
要是朱由校的话,早撂挑子不干了。
连吃饱饭都无法保证,保个屁的大明。
辽东拖欠粮饷的窟窿太大,就算是朱由校也只能慢慢补,等到辽东局势能稳定下来,建虏气焰被打压下来,有些账就该一起去清算了!
至于拿银子让熊廷弼在辽南诸卫募集辽壮,编练新军,归熊廷弼直辖,一个是为后续的战事提前布局,一个是待这批新卒经历战事后,于战场见过血后,朱由校会将他们悉数召进京城,以增强京营的军事力量。
“
刘若愚惊住了。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皇爷要赐熊廷弼王命旗牌,这份殊荣太大了。
只是刘若愚哪里知道,朱由校做此决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辽事太危急了。
辽地相隔太远。
朱由校跟外朝的诸党各派不同,他的眼睛不止盯在朝堂,更看向别处,特别是这个辽东啊。
面对猖獗的建虏八旗,朱由校要不提前布局谋划,就这样让辽地继续乱糟糟下去,那就等着辽左前线被突破吧。
现在的辽地太乱了。
组织结构乱。
权力分属乱。
地方秩序乱。
就朱由校知晓的情况,诸如辽东都司所辖诸多卫所,辽东本土的诸军,萨尔浒之战惨败滞留的残部,奉诏援辽的诸军,自发援辽的兵马,可谓是妥妥的派系林立啊!
而仅在军队这一层面上,已有抱团之势的辽派将领,背地里干的一些勾当,就值得人去深思了。
除了在军队这边,辽地的文官体系,诸如参政、巡察、分巡道、兵备道之类的,各种职能叠加,朱由校都很是佩服,在这等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在辽地人心惶惶之下,熊廷弼赴任辽东经略以来,是如何一步步稳定人心,巩固辽地守备的。
朱由校比谁都要清楚,越是处在局势混乱之际,就越是不能有太多的声音,否则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那事情就只会被拖延耽搁,这也是为什么明军会在辽地不断战败的根源。
朱由校要给熊廷弼增加话语权,要绕开外朝的那帮文官,此次遣派曹化淳带队赴辽,就是秘密前去。
朱由校要打一个时间差,即便后续外朝诸党各派知晓了,出现再多的反对声,朱由校也能顶着压力继续推进谋划部署。
“
听到这道冷漠的声音,曹化淳、刘若愚、王体乾几人,一个个心里都紧张起来。
“曹化淳。”
朱由校眼神冷厉道:“等到在辽诸事悉数明确落实,你给朕亲自带队,将那些外派的镇守太监,一个个都给朕召回京城,不准拖沓,以最短的时间召归,谁敢推诿怠慢,杀无赦,听明白没有。”
“奴婢明白。”
曹化淳忙叩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