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51章 国本,断不可动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章 国本,断不可动摇(2 / 3)

且这项权力,将有效集中在中枢手中,地方仅有协办权。

有些权力要分级,有些权力要集中,中枢性质的世袭特权,地方性质的世袭特权,朱由校都要收到笼子里。

“便民社这样发展可以,倘若在北直隶施行得当,则可以在各省进行复刻,人手委派国舅要费些心。”

朱由校端起御案上的茶盏,看向王升说道:“不过华汇银号断然不能这样,除了那一批民间资本外,再吸纳新人进来,哪怕是一个,都要呈报到御前来,华汇银号牵扯到的层面众多,不宜有太多人参与。”

“臣遵旨。”

王升心有余悸,忙作揖拜道。

适才在王升心里,还想将这种模式复刻到华汇银号上,向天子禀明所想,毕竟这样一来的话,华汇银号也能迅速扩张。

只是王升哪里知道,朱由校之所以将华汇银号,交由他暂时执掌,初设时允部分人持银购股,是为了暂时绕开朝堂,避免被一些人瞧出什么,所以才用这种形式,初步明确大明的金融领域。

涉及金融领域的扶持和发展,势必是触碰诸多人利益的过程。

只一项铸币权集中,便牵扯到中枢与地方,朱由校做事就是这样,要么别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铸币权要收归中枢,私铸要严厉打击,铸币税要稳步推进,这一系列组合拳可以有效打出来,那中枢财政将获得稳定财源,甚至伴随着大明国力强盛,涉及铸币税的获益,将随着对外扩张持续增加。

待到上述谋划稳步推行,则华汇银号的私人银股,将逐步收归国有统辖,对待这批人,朱由校会拿别的利益置换。

这也是为何当初筹设银号时,朱由校是以华汇命名,而没有以大明,皇家等字号进行命名的原因。

“天津要设对外口岸了,天津十三行也筹设起来了。”

朱由校放下茶盏,看向王升继续说道:“今后天津这个地方,会有不一样的变化,华汇银号在天津的分号,今后要着重发展才行,涉及信贷层面的份额,对应可向上提一提,相关案牍和卷宗,国舅可以带走,与内部进行商榷,看看天津分号该怎样定义好。”

“臣遵旨。”

王升作揖应道。

“还有件事。”

朱由校想了想,伸手对王升道:“朕在天津十三行掌有半数银股,朕打算拿出一部分银股,让华汇银号来认购,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是持续获益的财源。

朕给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诸行的一成银股作价50万两,合计600万两,分三年移交给内帑,利息另算。

一个是等等看,还是诸行的一成银股,至于价格,就只能根据当时情况来论,这也算是朕给华汇银号的让利,国舅回去后,可以内部商榷后再定。”

“陛下,三年缴清600万两,恐怕难度有些大。”

王升有些踌躇,看向朱由校说道:“眼下华汇银号在各地储银合计有723万两,其中多集中于京城、通州、天津等地,多以一年储息为主,三年、五年储息较少,华汇银号本银有800万两,但这些时日的商贷、信贷等业务开展不错,其中商贷占银300万两,信贷占银200万两,利息比储息要高不少,但比民间高价贷低很多,这也……”

“朕提出的这些,是让伱们考虑商榷的,不是强制性的。”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朕就是觉得华汇银号发展的不错,不然,朕持有的天津十三行银股,是不会对外售卖的,行了,朕还有政务要处置,国舅就先退下吧。”

“臣告退。”

尽管从东暖阁离开,不过王升的思绪,却依旧在天津十三行上,对于天子的决断,王升历来最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