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是一大步。”
“高生威武!”
一群人振臂狂呼,他们两眼放光,高生真是犀利,竟然能够吃下洋行,而且还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洋行。
港岛开埠以来,真是前无古人!
高生是每天都在创造奇迹啊!
很快,高要收购连卡佛的信息就如飓风一样刮遍整个港岛。
这一次只要是华人开设的报纸都紧急加印,而且绝不吝啬笔墨。
有将高要列为民族英雄的,说高生打响了进攻洋行的
有说高生真是华人代表,王者气派,将来必然是港岛的擎天玉柱。
也有说高生收购连卡佛狠狠地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大长我华人志气…
总之众说纷纭,几乎要将高某人捧到天上去。
因为这个,高要不得不低调做人,因为他觉得报纸上的内容吹有点过了,其实自己只是个生意人。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碰到了合适的生意罢了。
至于这什么进攻啊反攻啊什么的,有点夸张了。
不过收购连卡佛对于高公馆来讲倒是有个极大的好处,他们家的一些采购可以直接从连卡佛这边选了。
比如说大利连超级市场里的西式食品将会在
高要可算是过上了周溪年那等生活,足不出户,便有
而对阿霞跟白月嫦来讲,她们在一众名媛中的地位是直线上升,用不了多久,就是c位了。
高家是不得不继续召开宴会了,而且还是一连好几天。
实在没办法,开埠以来,从来没有华人收购洋行的先例,还是如连卡佛这等大洋行。
如果有机会,谁不想买?
怎么偏偏就被高要给捡到了这个机会呢?
按照周溪年的说法:“高主席,你真是狡猾狡猾的。”
“啊?这一手瞒天过海,可是把我们所有人都给骗过去了。”
众人大笑,那可不?
谁能想到真招商变成了真收购,防不胜防啊。
“恭喜,恭喜。”
无论怎么说,嫉妒者有之,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名人来讲,他们很高兴高要成功收购连卡佛。
“这么多年了,从来我们华人只能吃点边边角角,现在也是时候吃一点大餐。”
高要笑着具备:“但行好事,总有前程。”
众人也跟着笑,高先生名头如日中天,又是出了名的大善人,而且荷包鼓鼓,如此才有收购连卡佛的机会啊。
他们细想一下高某人的生平路径,其中的几次重要收购好像都是因为慈善的缘故。
就比如说那啤酒厂,当时律敦治差不多定好都要卖给生力了,结果被高某人半路杀出抢走。
现在连卡佛也这样…
看来,慈善真是门好生意啊。
跟着有人担忧:“只是,会不会引起洋行警惕?”
众人神色都有点复杂,这里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靠给洋行做买办才完成了真正的积累。
没有人会比他们更清楚洋行是什么尿性。
如果不是因为殖民地部对于洋行的扶持、许可,在他们看来,这些洋行十个里面有9个都要关张大吉。
只说一点,当时港岛为什么定位是中转贸易?因为大英帝国的各殖民地之间存在着这种贸易需求啊。
而根据殖民地部的规定,这些转口贸易许可只发给洋行。
华人能做的是什么?如果他们要做外洋生意,那么把货品采购完成后转给洋行。
如果准备做内地以及南洋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