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
遗憾的是后面既碰上了一战,令其经营连年亏损。
战争结束后,公司一方面重整业务,另一方面则与港英政府洽谈增加收费、弥补亏损。
港英政府则考虑到战后内外经济环境欠佳,而且加费幅度过大,故拒绝其要求,并反而建议公司应投入更多资源提升服务素质。
有关公司也不甘示弱,表示若没法提高收费,公司不会考虑增加投资,并提出港英政府可以延长专营权做补偿(按早前规定,专营权将于1930年届满)。
由于双方各持立场,谈判没有进展,为了检讨并处理电话通信的问题,港府成立电话委员会检讨。
其后委员会认为,该公司在伦敦注册,股东及管理层难以照顾港岛利益,每次要求加费的理由也未顾及本地的实际情况,并认为该公司缴交的盈利税,只是给予伦敦政府,而非给予本地政府。
所以均被批评为对本地政府没有贡献。
由此,注册于港岛本地的电话公司成立,并采用换股的方式全面收购原电话公司。
正是因为有这个前提在,高要才会说出这等话。
施怀雅松口气,现在这mr.高已经娶了葡国太太,假以时日,就会真正走入西人的圈子。
真是越来越难对付了啊。
“那么我想mr.高一定有办法解决当下的争议?”
施怀雅说道:“工程师已经加班加点,预计一周内,线路转驳自动化系统就能运转。”
“good。”
高要赞道:“其实市民们的诉求无非是希望可以早点用上电话。”
自从本地这电话公司成立后,其发展很快,截止1931年,其便引入线路转驳自动化系统,令通信服务水平大大提升。
截至港岛沦陷前,当时全港已安装有二十五万台电话机,若以1941年人口约一百四十四万计算,则每六十人便拥有一台电话。
可惜的是,这一切在战争中基本都被破坏。
现在电话公司等于是从头再来。
在这等情况下,等于是新公司的电话公司确实无法承受庞大的舆论压力。
而且他们也确实低估了华人的决心。
“当然。”
施怀雅说道:“这也是公司的心愿。”
高要说道:“虽然如此,但是不能没有补偿。”
施怀雅早料到这点,他飞快说道:“我们有一个草案请mr.高过目。”
“作为弥补,自本月电话通机后,公司将免除半个月的使用费。”
“同时,本月装机将打9折。”
所以说,鬼佬做生意真的是鬼头鬼脑。
这套方案其实是电话公司准备拿来搞高要的。
只不过忽然听说高要竟然娶了濠江黎家之女,他们这些人自然晓得黎登之名,思前想后,便决定还是以和为贵。
没办法,这些西人非常清楚华人十分擅长利用缔结秦晋之好的婚姻盟约,以谋两家利益,既有达至人力资源互补之便,也有强化两家互利互惠之效。
其实他们西人也在这么做,由此便导致港岛这边有很多圈子。
西人是一个圈子,这圈子里还要细分,比如说贵族、同乡之类。
华人又是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大了。
除此之外,在港岛还有一个圈子,混血儿!
娶了黎宛华的高要等于同时可以踩进西人、华人、混血儿的圈子,电话公司的这帮人想来想去,觉得以mr.高今时今日的地位,邀请其进入董事会也是说的过去的事情。
所以才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