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唐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而是觉得故事设置的地点有问题。
“啧,王导,这个故事不应该发生在浙江东南沿海,而是应该发生在胡建才对呀。”
王晓帅眼睛一亮,饶有兴趣道:“怎么说?”
“说浙江东南沿海,还不如说温州更为准确一些。但是温州人大多数都是往欧洲跑,尤其是意大利,都快成为温州人的
说起来李唐之所以了解这么多是因为自家饭店隔壁有一家眼镜店的老板就是温州人,他们家的很多亲戚都跑去了意大利。
而且听他们说当时温州人跑欧洲最主要的一条路线是坐火车从东北出关,穿越苏联,一直坐到黑海沿岸,再乘船经过土耳其海峡,抵达南斯拉夫地区,最终从北面翻越阿尔卑斯山登陆意大利。
只有胡建人才会坐船漂洋过海去美国。前世他生活在美国,可能见到的最大的华人群体就是胡建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不是通过正规路径来的美国。
李唐接着又道:“如果说故事发生在胡建的话,那么那种走村入乡的巡回越剧团就说不通了。浙江人是看越剧的,但胡建应该是闽剧吧?”
他的话音刚落,就见王晓帅和焦雄平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露出满意之色。
王晓帅继而朝他笑道:“你刚刚说的一点都没错。其实这个剧本我就是根据胡建沿海发生过的故事来写的。”
说着他露出苦笑道:“之所以把故事发生地搬到浙江东南沿海就是为了避免对号入住,别到时候审查又要通不过。”
“哦,原来如此!”李唐恍然点点头的同时,还有些不好意思。
想想也是王晓帅好歹在胡建待过四年,没道理不知道这种事,而且能够写出这样的剧本肯定是经过一番考察的。自己提出这个疑问,反倒是班门弄斧了。
只听见王晓帅又道:“李唐,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我没有选错人。今天约你来,就是想请伱演二弟这个人物。呃……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资金有限,片酬方面可能不会太高,所以就想请你帮帮忙。”
王晓帅同样有点不好意思,他口中的这个“二弟”就是剧本里的那个小镇青年。
他看中的就是李唐的名气,想想看去年的程尔,今年的张一百,王晓帅看在眼里,很难说不眼红。
其实没有人愿意当所谓的“地下”导演,大家把电影拍出来都想放给自己国家的观众看,在共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如此才能产生共鸣。
只能说这里面存在一个妥协和不妥协的问题。但艺术家嘛,十有八九都是脖颈硬的,如果你不让他表达,或许他就拍不出电影来了。
就比如刚刚王晓帅跟李唐解释的那样,他想到的
《
当然这里面还有演技的因素,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王晓帅之前看中一个国话的演员,演技同样相当不错。而且这位叫段龙的演员身上流露出的那种忧郁和倔强的气质,甚至更加贴合剧本中二弟这个人物。
可是把他跟李唐一比,演技恰恰是最不重要的,只能列为备选。
艺术片也是需要票房,投资人不是慈善家,投资电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回报。但是如今李唐对外超过两百万的电影片酬报价又让他望而却步,开玩笑,都快超过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了。
于是一方面搬出楼烨来试图打感情牌,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剧本来吸引李唐。演员嘛,尤其是著名演员,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一个好的剧本。
剧本好,电影拍出来受欢迎或者得奖,演员收获的是名。有名才有利,这其实也是一种投资。
说实话,这个剧本李唐觉得真心一般,但是呢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