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见春> 三、沈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沈郎(2 / 3)

州。随着岁月不断流逝,平定北夷征战边疆的捷报也不断传进了燕朝百姓的家中,自代宗时丢失的失地一步步收回,百年之耻似乎有渐渐洗刷的趋势,沈小侯爷的名声也从京中传到了江南。

在口口相传一版比一版夸张离奇的故事里,沈小侯爷的事迹最终成为了说书摊子上最炙手可热的素材,在扬州府这般繁华地,沈小侯爷自带的几分神秘色彩被精心包装,最终成为了无数待嫁女子的春闺梦里人。

非但如此,沈小侯爷的魅力之大连男子也未曾放过,“生子当如沈言若”一语不知从何时起荡过了寻常百姓家。大约是这样一个活榜样比遥远的孙仲谋更有说服力,无论家中男儿习文还是习武,都会被家长念叨几句沈小侯爷的事迹用以激励,一时蔚然成风。

但这股风却并没有吹过陆家的高墙。

原因无它,陆老爷子不让。

陆家祖上是个显赫门第,这个门户里出过两朝太后,两朝宰傅,到了陆老爷子陆延清做帝师时,已是盛极必衰之相。

功名利禄、富贵荣华,陆延清都有了,外人看起来陆家前景一片繁荣,热锅烹油不过如此。然而关起门来,繁荣之相根本无法掩盖一地狼藉。大约儿女事当真是前世债,他有四子二女,却无一人可以继续承担这样的家族,长子懦弱、次子好色、三子早逝、四子多病,而两个女儿一个娇纵蛮横、一个造作矫情。

起初陆老爷子以为是自己教育之过,于是大力矫正加紧教养,然而不知是天性如此还是为时已晚,他逼得越紧,荒唐事就越多。可他到底做了半辈子慈父孝子,如何激流勇退保全陆家世代荣耀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件大事,压出了许多白发。

正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陆老爷子最终以什么为筹码说服了皇帝不得而知,最终退掉了从前为儿女订好的富贵姻缘,举家回乡,开办书学。

打着江南水乡是文化之源的旗号,陆老爷子广招天下有学之士,官民合力做出了四方之内影响力最大的书院。但他本人却矛盾之极,大约是读圣贤书当为百姓立心生民立命之言对他影响太深,陆老爷子放不下家国之事,然而木已成舟,只得退而求其次。

他出身世家,却广纳天下寒门世子,家境贫寒却有才华者包其吃住免其学费,此举胆大一时之间让世家与寒门纷纷哗然。

然而这只是开端,男女并学的想法一经提出便以燎原之势一路从江南烧到京城,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甚至吵上朝堂,而话题中心的陆老爷子却巍然不动,他半辈子没理会过他人的闲言碎语,从来都是胸有成竹一击即中。

有人问,女子又不能科考,学时事文章又有何用?

陆老爷子大手一挥,早上学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一并去听,到了下午男子自去学科考文章,女子自去学管家理事琴棋书画女红烹调。

又有人说,男女大防礼不可破,万一私相授受岂不荒唐?

陆老爷子再次大手一挥,授课之处摆了屏风不够,连男女住宿之处都建起了一面高墙。

然而这事实在大胆,观望的人多,敢送女儿来读书的人却少之又少,陆老爷子想了想,行事还当以身作则,先拿陆婉吟开了刀。

等到陆婉吟长到真正懂得男女有别之时,议论之声已被悄无声息的压下,扬州府内大小官员的女儿纷纷被送来陆家读书,仿佛从来如此。

这场争论逐渐被人群渐渐忘记,只留下了两个受害者,一个陆琰,一个陆婉吟。

再怎么说自己豁达明朗,可一朝从庙堂之高转至江湖之远,陆老爷子始终无法忽视心中的意难平,儿子辈没有指望已是他心头大痛,自然不能再轻视孙辈的教育。幸而天随人愿,孙儿陆琰自小跟着他长大,谈吐神采到有几分他年轻时的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