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自法国的红酒之后,英国代表托马斯笑着开口:“提雷克先生,大英帝国需要贵国的支持,看在英法友谊的份上,还请不惜帮助。”
至于澳大拉西亚,虽然也是一个短时间内才崛起的国家,但毕竟它的国民大多都是欧洲人组成的,被欧洲人追评也没有那么可耻。
但很明显,其他国家对于潜艇的发展都有着不同意见。
除了对主力军舰的限制之外,各种辅助军舰,包括潜艇在内,都成了接下来讨论的重点话题。
英国还是获得了对美国的微量优势,主力舰的吨位限制在60万吨。
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意大利人的海军吨位被限制在了17.5万吨,直接将意大利人的要求砍半,体现了五个国家联合起来的霸气。
两者相较之下,哪一方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已经显而易见,法国人自然也不介意和澳大拉西亚抱团取暖。
这也是英国开出的条件之一,支持法国人迅速平复摩洛哥,避免一次消耗战争。
特别是岛国,本来海军规模就是各国中最低的,自然不同意英国彻底禁止海军潜艇发展的提议。
与其说是大英帝国相信法国能够快速的解决摩洛哥危机,不如说是大英帝国支持法国解决这次摩洛哥危机。
加上意大利的海军吨位,这六个国家的海军吨位已经决定了世界各国的海军吨位。
法国在一战前还是顶级列强,一战后已经和英美拉开了差距。
只相差一艘主力战舰的话,海军的实力差距也没有那么悬殊,还是有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希望的。
不过,这不代表海军限制条约就已经正式达成了。
这也让美国和岛国措手不及,在陷入劣势的情况下,最终不得不进行更进一步的妥协。
最终,耗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五国海军规模的比例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法兰西仍然强大,我相信这次摩洛哥危机也会很快解决,里夫人或许能够抵挡住西班牙军队的进攻,但绝对抵挡不了法国军队的进攻。”英国代表托马斯笑着说道。
如果禁止了潜艇,这也就相当于破灭了海军弱国对海军强国的反抗希望,这是很多国家并不愿意见到的。
如果说大英帝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关系有点相似于母子,那么法国和美国的关系就相似于父子,只不过美国人并不认同。
让法国人站在岛国的对立面,相当于站在美国的对立面,这对于英国人的战略利益来说是有益的。
为了给造船厂拖足够的时间,澳大拉西亚的外交代表获得了来自阿瑟的指示,加入关于中小军舰和潜艇的争论中,并且尽可能将水搅混,让各国争吵更长的时间。
因为其他的国家再也没有在海军方面能对这几个国家产生威胁的,德国和奥匈帝国被限制了海军发展,俄国忙于内战没有时间发展海军,自然也不需要进行相应的限制。
这项附属条约和各国的海军规模无关,只关乎到各国在太平洋所占领的岛屿上的要塞。
特别是在一战之后,法国人自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但不会容许法国的比例比岛国还要低。
开玩笑,这样的海军吨位可是五个最强大的国家耗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得出的妥协结果,自然不可能是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就能够撼动的。
更何况,美国和岛国并不支持法国的海军比例超过岛国,但澳大拉西亚提出的海军比例中,法国的比例是要超过岛国的。
不过,还是有一项附属条约被很快确定。
最少的就是野心勃勃的岛国,主力军舰吨位被限制在了30万吨,不过和法国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