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氏把两个孩子放在关家,自己踩着泥巴去了全家,说是看看自家的小院还在不在。
赵与莒和赵与芮便跟着关富贵当起了零工。
大灾刚过,要干的活实在是太多。
关大山带着一家人开始了铲泥巴,清洗家具,忙活了一天,也堪堪把屋里收拾出来。
到了傍晚,赵全氏才算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
说是明日就能回了,赵与芮和赵与莒这才高兴起来。
在一起的最后一顿晚饭,也没能做出什么花来,依旧是老样的麦粥,炖了一大锅,今日管饱。
最后,张金花和关大山偷偷商议了一下,又从粮袋里挖了二十斤粮食,给赵全氏带走。
赵全氏千恩万谢的接了,这时候每一斤粮食都是救命粮,她哪能不知感恩。
关家现在剩下的也不多了,一共弄到山上四百斤粮食,捐给村里一百二十斤,剩下的七大五小,吃了十四五日,搬回来一百七十斤,给了老院一百斤,这边也只有七十斤,如今给赵家二十斤,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倒是有些打捞上来的泡水粮食,只是能不吃,便不吃吧。
这一晚,虽说是在自家睡,可也没比外面好上多少,蚊虫甚至更盛,直到半夜,关富贵才迷迷糊糊的睡去。
第二日,吃了一顿送行饭,赵与莒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关大山则去了老院那边帮忙,毕竟只有关大海一壮个劳力,还是个弱书生。
张金花和关富贵则继续在家里收拾,去河里挑水,冲洗屋里的臭气,清洗,晾晒泡水的粮食,家具、被褥。
收拾掉落的瓦片、砖头,修整院落,叮叮当当忙活个不停。
“有人吗?”门口传来有气无力声音。
关富贵和张金花出去瞧了,是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身的衣服都烂的不成样子,浑身脏兮兮的,引得苍蝇乱飞。
“好人,能不能给点吃的,孩子要饿死了。”那老妇人张了张干裂的嘴巴,沙哑的说道。
张金花苦恼的挠了挠头,最终还是回屋里,挖了一碗粮食出来,倒在那妇人的包袱里,又倒了两碗水给他们喝。
“你们顺着桥,在往西走个二十里,就到了绍兴府,那里应该有赈灾的。”怕他们不知道路,张金花又给他们指了。
之后,关富贵两人又继续忙活,张金花还在后悔刚才给的粮食多了。
不过,很快,张金花就给自己的后悔买了单。
一天下来,足足有几十伙讨饭的进来,有些人还算有礼貌,只是索要些吃食,讨碗水喝,有些见他们孤儿寡母在家,还要想着强抢。
幸亏张金花也是个彪悍的,拿了菜刀一阵乱砍,才算是把这些饿到虚浮的人唬住,不过院子里晒的那些泡水粮食还是没能保住。
关富贵见势不妙,急忙去叫了关大山过来,一家人匆忙把东西收罗了一下,全部搬到老院里去了,关老爷子听了这事,也是不禁摇头叹气。
这才只是第一日,相信以后的灾民会越来越多,就算把老关家炸成肉干,也不够这些人分的。
当天晚上,里正便叫了每户去人议事了,想必就和这些灾民有关。
果然,晚上关老爷子回来,便叫了一家人说了村里的安排。
一个是村里开始安排人在村口堵路,白天晚上都要有人在,装备长矛和大刀。
另一个就是派人去绍兴府打听朝廷的赈灾方式,以及能不能买些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