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果。所有的事情只要过度过分,就会受到自然之道的裁决。
三、《道德经》学用不活在教导里,不活在仪式里。《道德经》学用原则很简单,依理不依人,不要因为道听途说而混淆了自己内心的向往!真理不是在外部世界中获取或领悟的,有时老天会用挫折、磨难给我们说法,忧患与痛苦都是来成就一个人的伟大的。
四、“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是老子斩钉截铁地自问自答!人类社会实现公于天下的目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圣人尽赤子之心,不扬名、不夸功、不图报、功成而不处,成就功业却不带着贪念占有,就是不想让社会出现动乱之象。
五、如果人类在已拥有太多的同时还妄图展现“我正确、我厉害、我功德”,那么大自然就会通过另一种形式把那个“我”损耗掉。因此圣人尽一切努力而不自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其功,以此作为不言之教、无为之治的榜样!
六、故步自封、与社会不相融、不愿意在关系中成长,这是自我扼杀。放大空间,放长时间,放宽心胸,放远眼光,有大思想、大格局才自有大神奇!
七、不争,正是最大限度上避开绊脚石,不停向前进的最好方法。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故不争,并非不进取,而是不计较于蝇头小利而失大体,不为眼前利益而失长久,不钻牛角尖而毁于必然。
八、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做梦者,向内看的人是清醒者。学用《道德经》的方法是大道至简,只要心正不偏,尊道贵德,积德广厚,今日方寸中的一粒种子,来日必能成就千万颗硕果。
九、如果遭遇生活中的不公或陷于落魄处境时,眼睛首先向内,看看究竟是自己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才招致了这些失去平衡的外在结果?当我们总是看到环境中的缺憾、不满、限制等等负面现象时,那么这些境况就越会在生命中重复出现。如果我们从眼前的限制中超脱出来,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十、公益的职责就是:真正去唤醒每个人内心的善良。同样,施舍中真正发生变化的不是那个接受的人,而是施舍者——我们自己!人生的意义就是帮助别人,成功了还把自己放得低低的,成功了还把受表扬的机会让给新人,这就是走向幸福的奥秘所在。